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正文
退休十年的奔跑醫生 為啥連上廁所都這么急匆匆
2016年11月01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鞠貴芹 牟永選

  陳云芳上廁所都是一路小跑。

  9月13日,11時55分,下班已25分鐘。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3樓皮膚科專家門診外,15位病人還坐在椅子上安靜地等待著。

  長長的走廊,兩端早已空蕩蕩,這些等待的人,沒有一位顯出要走的樣子。患者要等的,是皮膚科專家陳云芳。65歲的她,是醫院皮膚科主任,退休10年,仍堅守在一線。

  診室內,頭發花白的陳云芳,眉眼彎彎,臉上帶笑,細致地為病人診斷、開藥,叮囑注意事項。看到門口有病人張望,她笑著說:“別急,我會把已經安排的都看完。”

  給等待的病人吃下“定心丸”后,陳云芳去了趟洗手間。短短百來米的距離,她來回都是一路小跑。

  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崔融半開玩笑地說:“陳醫生愛崗敬業,專門趕來找她看病的人多,她在醫院都是一路奔跑。”

  陳云芳(左)正在為患者診治。

  一餐沒吃成的午飯惹哭30年老同事

  9月13日中午,眼看下班時間已過去30分鐘,陳云芳診室門口的病人,還在排隊等候。作為30年的老同事,鄭靈紅有些急了。

  鄭靈紅是醫院宣傳科科長,當時她正陪記者采訪。她想約陳云芳一起吃個午飯,就跟她說:“我出去跟他們商量,看看能不能說下來。”

  陳云芳抬起頭,笑著說:“我覺得,你的提議行不通。”

  鄭靈紅來到走廊,柔聲說道:“我有個請求,請大家幫忙。現在都12點了,你們先去吃飯,也叫陳主任吃個飯,你們看行不行?”沒人回應。

  鄭靈紅回到診室,眼圈紅了:“說不下。說得我眼淚都流下來了。”陳云芳說聲抱歉,送走鄭靈紅,繼續接診。

  那天中午,陳云芳看完所有病人,已是13時15分。匆匆扒幾口冷了的飯菜,閉眼休息20分鐘,下午的工作,又開始了。

  對陳云芳來說,中午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再普通不過。只要上班,她難得按時吃一餐午飯。中午,她看完病人后,只有半小時左右空閑。為保證下午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她會打個盹。等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往往接近20時了。

  陳云芳似乎不知疲倦一樣地工作著。聲名在外的她,承載著越來越多病人的厚望。2006年6月,辦理了退休手續后,陳云芳本該享享清福,但一想到病人需要自己,她馬上決定留在一線崗位。

  時光匆匆。這一留,就是10年。陳云芳說:“我是黨員,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就要竭盡全力為人民服務。”2015年,她診治的病人達2.1萬人次。今年,她每天診治的病人平均近百人。

  一位訪客“呼啦”引來七八位病人

  8月14日,周日。那是一周之中,陳云芳唯一的休息日。10時許,記者因跟她約了采訪,專程到醫院找她。哪曾想,有人發現她在辦公室,“呼啦”一下,就來了七八位病人。

  面對突然而至的病人,陳云芳同樣熱情接待,診斷、開藥,耐心囑咐注意事項,面帶笑容送他們離開。

  前幾年,陳云芳周六沒有門診值班,因來找的病人太多了,她就把休息日當成了工作日,幾乎整天都在醫院里忙碌。

  4月9日,周六。早上,陳云芳一起床就覺得累,因為前一日在門診忙到20時,回家又寫工作材料到凌晨,那一夜她睡了不到4小時。睡個回籠覺該多舒服啊!可陳云芳一想到病人,馬上打消了補覺的念頭,抓起包包就往醫院趕。

  8時許,陳云芳的診室外,已經有10來位病人在等待。“陳醫生來了!”“太好了!”從諸暨、寧波等地趕來的病人,看到陳云芳跑步到來,都圍攏過來。陳云芳呵呵笑著:“別急,別急,我今天是專門為大家‘開后門’的!”

  在醫院,陳云芳一直那么忙碌。助手梁竹軍心疼她,不僅幫助維持秩序,還在處方單里填好病人的基本信息。周末,陳云芳來加班,梁竹軍主動說:“我陪著你。”

  今年6月,醫院領導考慮到病人的實際需求,征得陳云芳同意后,決定于每周六上午開設特需門診,陳云芳周六的工作才有了規律。

  一再被推遲的外地就診計劃

  5月20日,19時10分,早過了下班時間。陳云芳感覺胸口發悶,那是心臟報警的信號。看看門診登記簿,還有15位病人等待就診。

  陳云芳想堅持看完病人,可沒過幾分鐘就撐不住了。到急診科,做了心電圖,結果把同事嚇了一跳——陳云芳的心臟,每分鐘只搏動45次!而正常的人,每分鐘搏動60到100次。

  心跳速度特慢,意味著供氧不足,人會頭暈,更嚴重的則可能是心臟R-T早搏發病的先兆。醫生建議叫專家來,陳云芳阻止了:“別叫,一叫領導就會知道,那樣就會麻煩他們了。”

  吸了氧,打了針,吃下速效救心丸。到20時22分,心電圖顯示,陳云芳的心跳正常了。回到診室,看完所有病人,已是21時40分。

  陳云芳的身體狀況,讓同事和朋友都很擔心,大家勸她去上海找專家看看,她總是說,等閑一點再去。就這樣,去外地就診的事一再被推遲。直到現在,她還沒去做檢查。

  不了解陳云芳的人,只知道她工作拼命。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身體狀況不太好。

  她上班時不敢喝水,怕去廁所耽誤給病人看病。時間長了,陳云芳患了腎結石。長時間坐著接診,沒時間起來活動,陳云芳1996年開始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勞累過度,視力受損,有段時間她左眼視力下降到0.1。

  腰椎間盤突出嚴重時,她躺在床上140多天。病人找到陳云芳家,陳云芳趴在床上為他們診治。她說:“病人從嘉興等地趕來找我,我能不給他們看嗎?”身體稍微有些好轉,陳云芳每天坐黃包車去醫院,半邊腰痛,她就用另外半邊屁股坐車。在醫院,她趴在診臺上為人看病。

  說起陳云芳的身體狀況,鄭靈紅心疼地說:“陳主任的椅子是特制的,椅子很高,椅背很直,她腰椎間盤突出,只能坐硬板凳。一般人不知道,她腰痛得厲害時,都是綁著腰托堅持工作的。”

  更讓人擔心的是,1994年陳云芳因疲勞過度發生可致命的心臟R-T早搏,昏厥后不省人事。神志清醒后,便是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嚴重虛脫。這種頭痛,持續好幾個月才能逐漸緩解。

  此后,每當極度疲勞,她都會同樣發病。但每次發病過后,她仍堅持工作。每天她都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以防不測。

  一腔赤誠始終不改

  1975年,24歲的陳云芳,從溫州醫學院畢業,成為一名醫生。她出身農家,在國家培養下成為工農兵大學生,因此非常珍惜這寶貴的機會,無比感激黨的培養,立志要為人民群眾奉獻此生。

  1987年,因為工作出色,陳云芳被當時的臨海縣第一人民醫院派往杭州,進修皮膚科。次年,醫院皮膚科創立,醫生加護士只有陳云芳一人。

  皮膚科創立不久,就有患重癥紅斑型天皰瘡、爆發型紫癜及系統型紅斑狼瘡等病情復雜的重危病人來診,患者都曾在其他醫院醫治無效。陳云芳毅然攬下“包袱”,不嫌病人身上惡臭,充分發揮自己內科、外科、皮膚科治療知識,綜合施治,收到令人滿意的療效。

  日復一日,潛心研究,陳云芳精湛的醫術為她贏得名聲。她于1993年獲省三八紅旗手稱號,1995年被評為省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1996年和1999年兩次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1998年及2007年分別當選省第十次、笫十二次黨代會代表,1999年被授予省勞模稱號,2010年入選中國好人榜。

  陳云芳說:“白求恩、孔繁森、焦裕祿、雷鋒是我的榜樣,比起他們我差遠了。”崔融院長對她的評價是:“陳醫生是個樸實、知恩圖報的人,她對黨始終滿懷感激之情。”

  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鄭慧敏,2007年到皮膚科以來,一直是陳云芳在傳幫帶。她說:“我們主任很辛苦,這個年紀了,看了那么多病人,還是那么耐心。平心而論,我做不到她那么拼命,也做不到她那么優秀。”

  一個人的背后有全家人支持

  自身病痛,一再克服。病人需要,一定滿足。陳云芳就是這樣的人。

  2005年2月26日20時,陳云芳看完病人打算回家。這時,電話響了。一位正從仙居趕來的病人說:“陳醫生,我的臉紅腫癢熱難忍,已經幾天用藥無效,請你一定幫幫我。”

  為這名病人看好病,已過21時。陳云芳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搶劫。搶劫者在摩托車上拉她的包,把她拖了七八十米遠。鞋子被拖掉,包和自行車最終都被搶走。陳云芳又累又怕,她發誓晚上再也不加班了,再也不那么晚回家了。可當她一坐到診室,就忘了一切,經常遲遲下不了班。

  陳云芳白天在醫院忙碌,晚上回家時,常常累得連開門都沒了力氣,就拿腳踢門。家人聽見了,趕緊接她進門。別說為家人燒飯了,只要她能吃下飯,家人就很開心。

  自從患了腰椎間盤突出以后,陳云芳就沒下過廚房。平時,都是先生和兒子燒飯。照顧孫子的任務,也落到退休的先生身上。鄭靈紅說:“陳主任一人上班,背后可是一家人在支持。”

  如今,陳云芳65歲了。頭頂銀絲已現,她卻依然執著:“再苦再累,我也要對得起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和厚愛,我要讓我的每一個病人,都從我的工作中體會到黨的溫暖。只有這樣,我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

原標題: 陳云芳:奔跑的醫生

標簽: 退休 奔跑 醫生 廁所 臨海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