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縣自兩年前開展“五水共治”工作以來,以“窮縣富治水”的決心,強勢推進各項工作,累計完成投資額14億多元,建成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投資2億多元的7個項目,則采用市場化建設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縣相繼獲得了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省“清三河”達標縣、省級節水型社會等榮譽。
“治水工作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三門縣采取多條腿走路籌資辦法,引入市場力量參與建管,既有利于緩解財政即時支付壓力,又能有效解決地方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從而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和運行效率。”三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士明說。
9月初,記者來到三門縣城市污水處理廠,只見三門富春紫光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取樣點取水抽檢。公司副總經理陳洪天介紹,除了早晚各一次抽檢外,取樣點還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一旦水質超出標準,中控室里的監控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委托這樣的專業公司打理,有技術保證。”三門縣建設規劃局重點辦主任方土說,如果政府自己單獨組建團隊,不但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而且也缺乏強大的后援力量支撐,人力配備上也要更多,所以采用市場化托管的模式。
三門縣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就用這種模式,即由三門富春紫光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進行自行投資建設和維護,二期的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由企業承擔,加上一期的特許經營權轉讓資金5700多萬元,企業經過測算覺得還合算,這“一進一省”共為三門縣緩解1億多元的財政即時支付壓力。第二期工程自去年3月投用后,三門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每日4萬噸,比原來增加一倍。政府則以每天每噸1.06元的價格,購買污水處理服務。
今年4月份,該縣又委托上市企業寧波理工環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北京尚洋公司,在全縣開展首批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及系統的建設,政府主要負責站點的“三通一平”基礎工作,而總投資700多萬元,則由該公司負責籌措,該公司現正在抓緊施工,爭取9月份投入運行,屆時公司將安排專業團隊負責后期的維護管理,該項目不但不用財政出資,而且縮短了一半建設周期時間,協議規定,政府將以每年出資的形式,向該公司購買水質檢測數據,此舉取得了政府、企業雙贏。
原標題: 三門“窮縣富治水”:企業出資建設 行家參與管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