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飛鷹鞋業有限公司里,有個殘疾人工療站。工療站里的殘疾人,是智障、精神障礙患者和其他重度殘疾人,工療站的功能是集工療、日間照料、托養于一體。
每天,公司要專車接送這些殘疾人;每月,公司要給他們發工資,交納五險。
工療站成立之初,企業里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董事長李定海卻力排眾議,一錘定音。在這背后,不得不提起李定海的一段往事。
“折翅雄鷹”獨自辦鞋廠
李定海出生于1966年,小時因患有小兒麻痹癥,留下雙腿殘疾。
1989年,他決定獨自辦鞋廠。剛開始,鞋廠只有兩間房子、幾名員工。李定海凡事都親力親為。“辦廠需要往外面跑,可我出行不便。”李定海說,但他堅信,“別人能做到的,我同樣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經過20多年的拼搏,李定海將只有兩間房子、不足10個工人的作坊式小鞋廠,發展到擁有2萬多平方米標準化廠房,40多家連鎖零售店,逐步向規模化、品牌化邁進的現代化企業。
2012年,飛鷹鞋業參與起草《兒童旅游鞋行業標準》,是我省唯一一家參與該標準制訂的制鞋企業。
接收殘疾人來廠里上班、療養
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李定海沒有忘記與自己相同命運的殘疾群體。1998年,李定海招來了第一名殘疾人員工小楊。小楊是江西人,因小兒麻痹癥雙腳殘疾。當時,臺州的外來務工人員比較多,工作崗位相對偏少,小楊去很多廠里找工作都碰了壁。
小楊的哥哥在李定海廠里上班,向老板推薦了弟弟。李定海說,讓小楊過來試試吧。后來,李定海就讓小楊留了下來,考慮到他雙腳殘疾,李定海給他安排了手工活。
之后,李定海接收了更多的殘疾人到他廠里上班,并根據他們自身情況安排工種。
2012年7月,公司還成立了殘疾人工療站。李定海說,相比其他殘疾人,工療站的殘疾人勞動能力更低,公司還要有人照顧他們,是工作為輔療養為主。4年來,在工療站里上班的殘疾人累計已有五六十人。
200個灶頭專門為員工建設集體大廚房
飛鷹公司的集體大廚房很出名,這里有200多個灶頭,可供員工們一起做飯。
李定海說,公司曾辦過食堂,但員工們來自五湖四海,眾口難調,最后決定采用大廚房的形式,讓員工們自行做飯。
大廚房體現了李定海對員工們的關愛。
飛鷹公司的員工宿舍,是兩人一間,配有衛生間和空調,而且不用員工承擔水電費。暑假里,很多員工子女從老家過來,李定海特意騰出會議室作為“候鳥班”的教室,還請來專門的幼師;員工遇到法律上的事,李定海邀請公司法律顧問來開法律茶座,為員工提供法律咨詢。
關愛員工,給予員工關懷。
飛鷹公司是生產童鞋的。2013年開始,李定海通過愛心人士聯系到四川汶川、阿壩州等地小學,贈送鞋子給小學生。“每年贈送四五次,一次贈送價值2萬元左右的鞋子。”李定海說。
2010年,溫嶺市關工委聯合市司法局、市人民法院等單位,計劃在企業里設立“陽光驛站”幫教基地,對判了緩刑的未成年人實行安置、幫教和監管。李定海積極響應,在廠里設立了“陽光驛站”,一對一幫教失足青少年。截至目前,已幫教了失足青少年40多人。
原標題: 建工療站、大廚房、陽光驛站!這個鞋企老板想干啥?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