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資料圖)
位于臨海的浙江萬盛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月公司董事會剛剛審議通過了實施年產43500噸磷酸酯無鹵阻燃劑裝備提升技改項目的議案。“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我們在阻燃劑這一傳統化工產業領域立于不敗之地。”公司總經理周三昌說。這家企業在去年利潤翻番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28.78%,利潤增長69.96%,即將公布的半年報也令市場充滿期待。
在臨海,醫藥化工、汽車機械和休閑用品等傳統產業居主導地位,又缺乏高效院所等科研資源,吸引人才的先天條件也不如大城市,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出路在哪里?近年來,臨海通過科技創新不斷為萬盛這樣的傳統產業企業注入“科技的血液”、“高新的基因”,讓傳統產業也能走向“高大上”。
浙江正特股份是一家戶外休閑用品生產商,和同行不同的是,這家企業擁有180多件專利,瞄準的是歐美高端市場。記者看到,因為植入了智能芯片,點點手中的遙控器,就能遠程控制戶外遮陽傘,且所需電量全部來自太陽能。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創新來提升產品附加值,逐步從中低端消費群向中高端消費群轉換。我們在多個發達國家申請了專利,某些智能控制專利已經達到全球同行的先進水平。今年正特將在美國成立獨資企業。”
醫化產業是臨海的主導產業之一,臨海不少醫藥企業的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例超過10%,創新使傳統醫化產業走向高新化、綠色化。浙江奧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當年扣除股權激勵后利潤只有2000多萬元,卻花4600萬元購買了一項專利技術,公司董事長鄭志國說:“當時力排眾議作出了這個決定,現在這項專利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鄭志國透露說,公司產品以小批量為主,很多按克計算,最貴的產品每克賣到了4800美元。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鶯妹說:“打造綠色醫藥產業也需要創新。”作為A股中唯一的含氟精細化工上市公司,永太股份已經進軍到產業鏈的高端。
臨海市副市長陳福清說,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臨海積極推動市校合作、校企合作,開展項目對接,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缺人才、缺技術、缺項目的難題。今年以來,臨海市政府分別與復旦大學、東南大學簽署了共建協議。浙江海翔川南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陳芬兒院士簽署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合作框架協議,9家企業分別與兩所高校簽署了校企科技合作意向協議。
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了產品和企業,也讓很多臨海企業主完成了向企業家的華麗蛻變。今年以來,臨海科技、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舉辦了有100多家企業近300人參加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等業務培訓。現在,依靠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已成臨海企業家群體的共識。今年上半年,臨海專利申請量1416件,同比增25.2%;專利授權量108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6件,同比增54.4%。
今年1-7月,臨海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4.80億元,同比增長8.5%;利潤總額26.21億元,同比增長21.9%。
原標題: 臨海用創新重構傳統產業 企業主華麗蛻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