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7月4日政治版。
浙江日報7月4日訊(見習記者 趙靜 通訊員 涂峰軍 林青青) 萬里之遙的西非利比里亞,炎熱、貧困、戰亂、動蕩。今年3月10日,由浙江省公安邊防總隊單獨組建的中國第四支駐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從北京出發,前往利比里亞,執行為期1年的維和任務。
這是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峰會宣布中國將成立常備維和警隊后派出的首支成建制維和警隊,140名隊員是來自浙江省邊防各基層單位的訓練管理、英語執勤、車輛駕駛、水電維修、醫療救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到利比里亞已經近4個月了,做一名中國維和警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日前,記者連線第四支駐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為你還原真實的維和警察生活。

隊員們在營地工作。李金良攝
兩周才吃一頓綠葉菜
“老干媽”最受歡迎
李小飛,廣西小伙,出國前任臺州市公安邊防支隊辦公室主任。他是有名的“筆桿子”,從警13年,在各類媒體發表作品60余萬字;一旦拿起槍支,他又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剛結束通宵執勤,李小飛僅瞇眼休息個把小時便起床了,這一天的早餐是饅頭、牛奶、炒飯,還有自己腌制的酸蘿卜。
維和任務區物資匱乏,警隊的食物都由聯合國統一供給。配給的食材主要有牛肉、豬肉、魚肉等,肉類一般能維持身體所需,偶爾會配送一點水果,都是冷凍的,要吃的時候再解凍。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是以熱量為單位供給肉類的,按照標準計算出每人每天大概需要攝入的熱量進行分配。
為了吃上新鮮蔬菜,隊員們想方設法在海邊的沙地上開辟了一塊小菜園,種上茄子、南瓜、空心菜等來調劑伙食。因為人多,大家兩周才能吃上一頓綠葉菜,一人只能夾上一筷子。
“老干媽”辣醬在這里受熱捧。“幾瓶‘老干媽’是上一批維和官兵交接時留給我們的。”李小飛說,“煮一碗方便面,拌上‘老干媽’,山珍海味也不過如此了。相比之下,國內的生活幾乎是天堂。”

維和警隊隊員進行實戰演練。諸龍珠攝
赤道烈日滾滾
露天工作就像蒸桑拿
4月29日,駐扎在利比里亞格林威爾的分隊歸建到首都蒙羅維亞自由港新營地。
拆裝轉運物資并擴建新營地是隊員們的主要任務。營區沒有水泥地,除了沙土就是紅色的灰塵。烈日當頭,地表50多攝氏度的高溫,都能把人烤掉一層皮。
頂著高溫酷暑,他們加班加點對老化、銹蝕車輛進行全面檢修,滿臉的汗水像雨水一樣灑落,連續80多天平均工作在12個小時以上,不知疲倦。
室外板房的鐵皮在經過太陽暴曬后的溫度非常高,他們必須趴在上面一根釘子一根釘子地敲,就算隔著褲子,也免不了被鐵皮灼傷。
沒有現代化的裝備,除了雙手就是用當地特有的小推車。數百米長的電纜線,手抬、肩背都行不通,只能生拉硬拽……
“身上的衣服干了濕、濕了干,像穿著衣服蒸桑拿。”李小飛說,“維和任務區的工作,基本都是在露天下進行,在經過赤道烈日連續兩個多月的灼燒后,大部分的戰友臉上、身上開始大塊脫皮。”
維和戰地上除了有攻堅奮進的執著,還有詩和遠方。工作閑暇,李小飛和戰友們也積極利用駐地環境,開展溫馨的集體活動放松身心。掰手腕、踢足球、打籃球,立即讓工作的疲憊一掃而空。
毒蟲肆虐蜥蜴遍地
接雨水擦洗身子
“兩個桶、床單、被褥、蚊帳、草席、臉盆、風油精……”這些東西是李小飛換防到蒙羅維亞時,行李清單中的“硬貨”。
營區地處熱帶叢林,風光優美,但氣候炎熱潮濕。當地毒蟲肆虐,蜥蜴滿地跑,蚊帳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了。每天3次的營區消殺是醫療組必做的功課。“有一次,角落里突然竄出一條竹葉青。”李小飛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管多熱,執勤時,我們都穿著長袖長褲,出門前要噴花露水和風油精。在格林威爾,我們還養了幾只老母雞專門吃地上的蟲子,可惜母雞都被天上的老鷹叼走了。”
5月初,新營區還在建設中,30多個人擠在鐵皮搭的集裝箱內。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的集裝箱板房并不牢固。“現在正是雨季,每天暴雨如注,有時候一天要下好幾場雨,我們在蚊帳上面放了個臉盆接水。”李小飛告訴記者,鐵皮沒有隔音效果,夜里一下雨就很難入睡,電話線路也經常被雷劈斷。
營區水資源衛生不達標,平時生活用水要經過一套專門的凈化過濾裝置凈化。飲用水非常珍貴,隊員們都會自覺節約。洗澡在軍用淋浴車內洗,遇到用水緊張時,李小飛只能兩三天才洗一次澡,而且還是咸水。能下場雨,用水桶接點水來擦擦身子,是非常愜意的事。
由于物資匱乏,當地人有時候會去撿維和隊員們丟掉的垃圾,李小飛和戰友們便商量著將垃圾分門別類,衣服、生活用品歸到一起。“中國人在當地很受歡迎,他們知道,中國警察是來幫助他們的,對我們很熱情。”李小飛感慨,“出了國才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國強大了,我們由衷地自豪。”
夜里不敢睡太沉
一有狀況隨時戰斗
“即使再累,也不能睡得太死。一點響動,都會讓人神經高度緊張。”這是進入維和任務區幾個月來李小飛最大的感觸。
利比里亞經歷了長期的戰亂,武裝搶劫、盜竊、強奸等惡性案件時有發生。在利比里亞外交部大樓駐守僅1個多月的時間,他們就協同當地安保部門處置各類突發性事件40余起。
“還有就是小偷比較多。”利比里亞物資緊缺,不少當地人竟然把目光投向了全副武裝的維和警察。“我們的營區裝有監控,第一次發現小偷正好是我在值班,凌晨1點鐘,小偷從附近的海灘游泳過來。”對于這類可憐又可恨的小偷,他們一般都是以驅趕為主。但是防不勝防,尤其是晚上,幾乎每個時段都會有來自營區四周的危險,所以隊員們都不敢睡得太沉。
我國赴馬里維和部隊遇襲事件發生后,讓蒙羅維亞的隊員們精神更加緊張,因為從地理環境看,馬里與利比里亞距離非常近。“我們增派了巡邏哨,修繕了防御工事,全天24小時不間斷進行營區警衛。”盡管如此,每名隊員心里還是保持著高度警惕,床邊放著警械,一有風吹草動,確保能即時投入戰斗。
思念祖國想念家人
異鄉維和誓言不辱使命
在遠離祖國親人的異國他鄉執行維和任務,比勞累更難忍受的是內心孤獨的煎熬。
談起家人,始終輕松樂觀的李小飛流露出愧疚之情,由于工作調動頻繁,他和家人一直聚少離多。出國后,家庭的重任更是由妻子黃艷姿一肩擔起。“我對家庭虧欠太多,沒有盡到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他說。
女兒剛滿6周歲,在上幼兒園大班。利比里亞和國內有8個小時的時差,李小飛工作忙,對于家人發的微信語音,他往往過很久才能回復簡短的一句話。
女兒說:“最喜歡早上醒來能看到爸爸的留言。爸爸的營區外面有一棵非常大的樹,上面有7000多個鳥窩……”爸爸講的故事,她總是一遍遍地和幼兒園小朋友分享。
黃艷姿說:“4月份,蒙羅維亞確診1例埃博拉死亡病例,我都看到新聞了,他還忽悠我說沒有。前段時間聽到我國赴馬里維和部隊遇襲的消息,我真的嚇壞了。畢竟分隔兩地,我總有牽掛和擔心。但這是他的使命,我支持他,只希望他平平安安。”面對親人的牽掛,李小飛說:“維和生涯雖然艱苦,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克服各種困難,不辱使命!”
這,就是中國警察,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國際維和行動。
敬禮!中國“藍盔”!
原標題: 向中國藍盔敬禮!維和警察生活起底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