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熱點話題 正文
為什么臺州人把青團叫青餣(ye)
2016年04月03日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清明節吃青團是江南一帶的習俗。

  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唯獨在臺州叫青餣。“餣”是古字,普通話讀yè,第四聲。按照字典的釋義,餣是“糕餅或糍粑類食品。”

  青餣之所以叫青餣,除了它的外表是青色的以外,更主要的是它最關鍵的原材料叫做“青”。

  “青”是一種野菜,小圓葉子,帶白色絨毛,有香氣。青有艾青、綿青、花青等不同品種,臺州人多用綿青(學名鼠麴草)。

  “青”采來后洗凈,焯水去苦澀味,搗爛成糊狀后,揉進糯米粉中。青餣有咸甜兩種,做成后墊上一小片新鮮的樹葉或竹箬,然后再蒸熟。

  關于清明節吃青餣的習俗,有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有個年輕人,父親亡故,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度日。他從小驕橫懶惰,還要打罵母親。但朝廷命令,田地拋荒要被處死,所以他只好硬著頭皮去自家祖田干活。

  直到有一天,這個年輕人在野地里無意中看到母羊給小羊喂奶的情景,幡然醒悟,決心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提著竹籃來送飯時,他主動迎上前去。母親誤以為自己送飯遲了,又要遭兒子打罵,一時想不開,投進水塘自盡。年輕人立刻跳進水塘,但只摸到一塊木板。他將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據說牌位就是這樣來的。

  為了紀念母親,他將母親放飯籃的地方長出的野草綿青采回來,做成苦餅。故事還說,這一天是年輕人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這一天叫做清明。并且每年清明日都帶著苦餅到水塘附近的路邊祭拜。后世稱之為上墳。

  因為糕餅一類的食物古時也叫“餣”,所以后人就把這個年輕人用“青”做的這種餅叫青餣。后來清明上墳吃青餣變成了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原標題: 獅獅TV︱為什么臺州人把青團叫青餣(ye)

標簽: 臺州 母親 年輕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丁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