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仙居國家公園:繪一卷神山仙水“全景圖”
2016年02月19日 來源: 臺州晚報

  報告表述

  建美縣域南北山脈兩個生態板塊,著重依托縣域南部椒江至武義227省道建設,將以國家公園為核心的南部生態板塊打造成生態旅游休閑養生健體板塊,使之成為城市主背景、會客廳和生態大公園。

  ——摘自中共仙居縣委“十三五”規劃建議

  所見所聞

  灌叢間,一只黑色羽冠、赤紅面龐的雄性白鷴,正拖著長長的白色尾翼,悠閑漫步在枯葉上。

  夜深了,叢林深處,不時“沙沙”作響,那是豹貓的腳步聲。它腳步輕盈、舉止謹慎,尋找著獵物……

  這可不是在上演《動物世界》,而是真實發生在仙居國家公園里的畫面。從2015年9月起,仙居國家公園范圍內先后分兩期放置的80臺熱感紅外無人相機,靜靜捕捉著還未被人所知的森林原住民們……

  三個月下來,白頸長尾雉、鼬獾、褐林鸮、果子貍、鬣羚等9種中大型獸類和4種保護鳥類,相繼在鏡頭中留下了它們的身影。其中,肉食性動物——豹貓的發現,更是證實了這片區域內生態系統、食物鏈的完整性。

  2014年3月7日,仙居獲批成為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在仙居縣南部這片3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田市鎮、白塔鎮、淡竹鄉、皤灘鄉4個鄉鎮的河谷平原、丘陵山區地帶共同組成,區域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7%以上,空氣負氧離子量高、水源潔凈、噪聲少。

  乍一聽這個名詞,可能人會問“國家公園難道是一個新開發的旅游景點嗎”?當然不是,要知道,仙居的縣域面積也就近2000平方公里。在這超過七分之一縣域面積的范圍內,大神仙居風景區、淡竹原始森林、公盂山等早已是名頭響當當,風景卓絕自是不必說。

  近期,比仙居國家公園的風景更加頻繁進入公眾視野的,是一些“萌物”。為了三只猴面鷹,工程隊放棄施工兩個月,直至雛鳥學會翱翔;村民家中驚現吃雞的“大貓”,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上演了一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豹貓放生記。

  不難看出,自從創建國家公園以來,仙居上下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這也意味著,全民的生態意識在逐漸養成。

  未來規劃

  “國家公園不僅是森林及河流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說。這個“生命”,不只是生態圈里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自然也包括身處于食物鏈之內的人類。

  2月4日起,仙居國家公園范圍內開始實行全面禁獵。“不僅是為了保護而保護,而是要保護也要開發。”仙居國家公園管委會副主任朱瀚波覺得,國家公園的存在,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體現,比起“掠奪式”的開發,則更加關注對環境本身的保護。

  其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是未來的工作之基。接下來,引進新的理念、技術,人才,一系列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自然景觀恢復等工程也將逐步鋪開。

  在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內,農業、旅游業、服務業都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發展。朱瀚波舉了綠色農業的例子,“就像蜂蜜。蜜蜂在完全無污染的、天然的環境內,生活、采野生花蜜,把人類的痕跡抹到最淡。這樣的蜜,一定比養蜂場里的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未來,在這片土地上,基于生物多樣性的基礎,進行稻米、楊梅、蜜桃、仙居雞、花豬等生態農業,將創造出可觀的“綠色財富”。

  在旅游方面,神仙居地質博物館、景星巖祈福文化園、公盂戶外運動中心、十三都水上樂園等核心景區將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工程,這也是為國家公園生態旅游提供更好的游客體驗。

  “旅游雖是我們的職能之一,但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旅游景區,旅游份額很低。”朱瀚波說,經過測評,可供生態旅游的區域僅為25.06平方公里,以“突出野趣,親近鄉村”為主題開展觀光、休閑旅游。

  “未來將會建立多處不同規格的游客中心,為游客提供咨詢、講解、教育、游程安排等服務措施。”朱瀚波表示,在這種“保護優先,適度利用”的模式下,國家公園其實是一種公益的國民教育新模式,能有效增加全民的自豪感。

  一張生態全景圖正在逐步繪就。

  專家解讀

  仙居國家公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利民

  對于中國來說,“國家公園”是個新生事物。為科學研究公眾教育、生態保護教育而劃定的特殊區域。它倡導的是,將生態價值最大化。

  成為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對于仙居而言,是挑戰和機遇相輔相生。仙居國家公園建設處于初級階段,無章可循、亦無例可照,只有“摸著石頭過河”。

  擺在面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管理混亂,區域內已建立了各級各類自然生態保護園區5類,分屬環保、林業、國土、住建、旅游五個部門主管。一方面,這些園區在空間上存在交叉重疊,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

  要住到國家倡導的“規范、統一、高效”的管理意識,首先要在空間、管理機構上進行統一。因此,仙居縣成立了仙居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

  其次,實行分區管理,等級保護,在保護與開發之中找到平衡點。打破條條框框,劃定出嚴格保護區、重要保護區、限制利用區和利用區這4條紅線,實行“紅線內外管理有別”。

  此外,《仙居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2015—2030)》已經實行。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仙居國家公園未來的“重頭戲”。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縣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先行先試”,作為9個試點之一,仙居國家公園穩扎穩打,從管理機構的統一、規劃的統一,一步步實質性地邁進。

  仙居國家公園因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發展空間“引鳳來朝”。已經成功吸引了法國開發署等國際機構全面合作,在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上給仙居提供了更強硬的支撐。

  這里是生態文明、綠色化發展改革的“特區”,是引領仙居走向國際化、品牌化、生態化的“大招”。這里是臺州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后花園。未來,這里還將輻射出更大的力量,將這張“綠色牌”,成為發展的“王牌”。

  市民期盼

  朱偉文(仙居縣淡竹鄉下齊村黨支部書記)

  近幾年,仙居旅游事業發展紅火,帶動了不少景區周邊的村子來搞農家樂。其實,下齊村是通往大神仙居風景區南門的必經之路,也就一公里路,可是村里到現在才只有兩家民宿。我看在眼里,心里真著急!

  2014年,仙居成為了國家公園試點,淡竹鄉有13個行政村在這個范圍內。這個“蛋糕”一天天做大,我們村也迎來了發展的新轉機。

  112套別墅式的“坡地山莊”,統一規劃,適合全家出行的家庭。加上村里原有的可供改造的房屋還有百來套,數量實在可觀。

  下齊現在名頭最響亮的,是蜜桃。現有種植面積600多畝,依托國家公園生態農業的計劃,我們下一步打算把種植面積擴展到1000多畝。

  在家門口就能做事業,我自然要帶頭上了。三五年后,希望大家都來下齊走一走、看一看。除了住宿,還能野營、摘蜜桃、釣魚。可以說,當這個區域的環境越來越好的時候,咱們這里越是原生態的東西,就越能吸引人。

  記者王櫻霓

 

原標題: 仙居國家公園:繪一卷神山仙水“全景圖”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