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中國日用塑料之鄉”謀劃新格局
大溪注塑行業,闊步踏上轉型路
2015年12月17日 來源: 臺州日報 楊 鵬

  核心提示:1978年年初,溫嶺市大溪鎮大溪村村民金慶行,從大溪小學校辦廠購置了因轉產而變賣的一臺25克注塑機,又從舟山購置了一臺125克注塑機,創辦起大溪鎮第一家注塑個體企業,大溪鎮產銷日用塑料的新時代由此開啟。37年后的今天,注塑業早已成為這個鎮的第二大支柱產業——2008年,大溪鎮獲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授予的“中國日用塑料之鄉”稱號。

  然而,幾十年的大浪淘沙,大溪注塑產業漸漸暴露出產品單一、企業“低、小、散”、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到現在,這些問題已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攔路虎”。近年來,大溪鎮政府與企業一起,不斷探索與實踐,努力走轉型升級之路。12月初,筆者連續走訪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看到了正在變革中的大溪注塑業。

  左邊是傳統的注塑機,右邊是全自動注塑機生產流水線,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優勢變劣勢,曾經的風光不再

  說起大溪的注塑,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臉盆、塑料籃等簡單的生活用品,這些在上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初期暢銷的商品發展至今,由于技術含量低,每個地方都能生產銷售,漸漸失去了優勢。而工業塑料、航空塑料、環保塑料等新型塑料制品帶來的沖擊,更是讓傳統的大溪注塑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浙江注塑城”又名“浙江鴻達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占地50畝,擁有建筑17幢,面積達3.8萬平方米,聚集著166家注塑生產企業。這里在2000年成為全國最大的日用塑料制品生產銷售基地。

  葉安春是首批在注塑城辦廠的創業者之一。在他的企業里,可以看到典型的“注塑城模式”。只見建筑的前半部分為商鋪,簡潔的展架上擺放著臉盆、塑料籃、魚筐等產品,后半部分為廠房,兩名工人操作著一臺注塑機,一件件商品就這樣被生產出來。

  “1993年企業剛起步時,這里的產品很暢銷,不但國內市場需求量大,而且還出口東南亞、東歐及俄羅斯等市場。那時候,老板們的日子過得很滋潤。”葉安春回憶起注塑城剛成立時的場景,一臉的幸福。

  “這里沒有大規模企業,一到兩臺注塑機的居多,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后續研發又跟不上,雖然生意蠻好,但是原先的‘領頭羊’地位沒了。后來,山東、江西等地的企業紛紛模仿我們的產品,導致整個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異常慘烈,很多企業適應不了,要么外遷,要么關閉。”葉安春對現在注塑城內企業的生存狀況充滿了擔憂。

  筆者還從該鎮消防、安監等部門了解到,注塑城里多為“低、小、散”企業,曾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侵占消防通道、“生產、倉儲、住宿”三合一等安全隱患。2013年開始,該鎮對注塑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安全隱患綜合整治,整個園區的安全狀況才得以較大改善。

  “這里的企業也想轉型升級,走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但目前,最缺的是場地和人才。”葉安春和注塑城的其他企業家一樣,都想把企業做得更強更好。

  規上企業,轉型升級主力軍

  在大石一級公路高田村至上新建村附近的注塑工業園區,一幢幢嶄新、高大的廠房林立,這里分布著“天冠”、“豐利萊”、“雙峰”等2000萬元規模上注塑企業,有的年產值過億元。

  天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塑料制品生產企業,公司創建于1987年,占地面積2.98萬平方米,擁有500克-40000克大型注塑機30余臺和200名專業工人的生產線,年產量能達1.5個億,已成為本地的骨干民營企業,在日用塑料行業中一枝獨秀。

  “這臺40000克的大型注塑機,應該是大溪鎮引進同等質量機型的第一臺,那時候足足花了500多萬元。它制造出來的大型塑料垃圾桶,在市場上反應非常好,還走進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公司負責人趙守平指著一臺體型龐大的機器說。

  “天冠”是從“低、小、散”的家庭作坊發展成為如今的行業龍頭的。說起“天冠”轉型升級的秘訣,趙守平反復訴說著“加大投入、更新設備、引進人才、強化自主品牌”這幾個關鍵詞。

  在“天冠”廠房后面,是仁和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和注塑城里的大部分企業一樣,他們生產的也是臉盆、塑料籃等小件商品。但是,與那些企業不同的是,“仁和寶”生產的小件商品走進了沃爾瑪、家樂福、華潤等超大型連鎖超市,并受到歐美發達國家的青睞。這得益于公司的產銷研發一體化戰略。

  “近年來,公司運用新型管理模式,施行產銷分離的成本核算及考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此外,公司也引進了大量的設計、銷售等方面人才,夯實人力資源。”該公司銷售經理陳海粟說。2012年,在上海注塑行業打拼了9年的陳海粟,被公司作為高端人才引進。

  在車間,筆者沒有看到需要兩個人操作的傳統注塑機,取而代之的是不停揮舞著機械手的全自動注塑機。今年9月份,該公司更新了所有設備,實現了生產全機械化,從倒料、成型、取貨等各個環節,節省了極大的人工成本,還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接下來,該公司將研發生產《稻草熊》系列產品,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

  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像“天冠”、“仁和寶”這樣的規上企業成為了主力軍。

  政府幫扶,產業新格局初顯

  注塑產業的發展難題,早已引起了大溪鎮政府的關注,該鎮也一直在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該鎮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幫扶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第一步就是安全隱患整治,只有在安全的生產環境下,才能談發展。不然,一起事故就可以毀了企業的多年心血。鎮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采取限期整改、關停等措施,并引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體系,提高企業的安全指標。

  此外,該鎮對“低、小、散”企業采取關停一批、孵化一批的策略,堅決淘汰掉不符合市場規律和法律的企業。原先全鎮的注塑企業超過700家,現在精簡到了400多家。雖然數量少了,但質量提高了,很多企業加入到了2000萬元規模上企業行列。目前,該鎮已有2000萬元規模上企業27家。2014年實現規上產值約8億元,同比增長0.72%,占全鎮規上工業產值的6.17%。

  為了鼓勵企業進行轉型升級,該鎮在土地指標極其緊張地情況下,專門為發展潛力巨大及規上龍頭企業安排用地。也就是說,企業不主動謀發展,將很難拿到土地。目前,該鎮已建有4個注塑工業園區,占地800多畝。

  近年來,該鎮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使得日用塑料行業規模持續壯大,產業集聚不斷加快,配套企業日益完善。一個產業鏈完整、社會化協作、專業化生產的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原標題: “中國日用塑料之鄉”謀劃新格局 大溪注塑行業,闊步踏上轉型路

標簽: 塑料 企業 注塑 日用品 格局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