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林的習慣并未改變,她還是堅持白天賣餅,夜晚寫作
“白天賣餅,5元、10元,唯求糊口;夜晚寫作,百頁千頁,不忘草根。”
這是黃巖天長南路57號一個“油蔥餅美食坊”的門聯,這也是曾被本報連續報道過的草根作家趙林在眾多社會好心人支持下告別“地攤”的真情告白。
走進店里,不大的空間擺著6張干凈的小桌子,墻壁兩邊掛滿了趙林簽名售書、浙江經視“我的十點檔”以及央視《面對面》和“新聞直播間”采訪的圖片。
趙林正在樓上和兒子安裝電腦網線,見到客人來了,趙林從樓上下來熱情地招呼著,還是那樣熟練的動作:揉面,將肉絲、梅干菜、蔥花等作料包在面團里攤平、倒油、入鍋,上下翻飛幾次,加雞蛋煎一下,一張香噴噴的蔥油餅就出鍋了,她還會為客人配上一碗自制的豆漿。
“是一位姓張的社會熱心人士幫助,讓我鼓足勇氣開了這家店面。”趙林說,這個店面年租金3.8萬元,雖然有幾位好心人幫助,但相比以前零成本的“攤位”,她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趙林覺得店面開張以后的情況和預料的有些不相符合,一來超過了預算,二來也耽誤了創作的時間。“壓力也是動力,創業的道路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對任何人都一樣,我就當為創作積累素材。”趙林用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的壓力。
交流當中,生意漸漸地好了起來,很多都是慕名而來的客人。他們有的在看墻上張貼著的趙林圖片,有的拿起趙林寫的書在細細觀看。
很多客人一邊聽趙林說自己的故事,一邊看趙林的書,覺得像是在品嘗“蔥油餅”文化。趙林在說話的同時也在忙碌著,不到一個小時就賣了十幾張蔥油餅,很多客人表示,在買蔥油餅的同時能感受勵志的故事,確實物超所值。
趙林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自從上了央視以后采訪就很多,我在忙生意的同時沒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寫作,我想把我的感受寫下來,現在有的采訪我都推掉了。”趙林說,她現在還是堅持白天賣餅,夜晚寫作。
“賣蔥油餅是我的生活來源,文學是我的夢想,是這個夢想支撐我走到今天。”趙林說,在寫作的同時開始創業,這是她草根人生的升華,她自己也樂在其中。
原標題: “蔥油餅大姐”有了自己的店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