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賣罷油餅寫小說筆耕80萬字 “蔥油餅大姐”的文學夢
2014年11月25日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記者 周詠南 翁浩浩 嵇哲

  圖為她在《蟻群》首發式上和讀者交流。通訊員孫紅紅攝

  圖為趙林在賣蔥油餅。通訊員孫紅紅攝

  夢想,就像埋在地里的種子,注定會破土生長,尋找陽光,開花結果。對于這句話,趙林有深刻的領悟。

  今年49歲的趙林,老家在安徽六安市,來臺州黃巖打拼已有20多年,一直在新前街道石搗臼村安家。在路人看來,趙林不過是一個賣蔥油餅的農婦,起早摸黑,為生計奔波。然而,在她內心深處,卻蘊藏著對文學的酷愛,這為她點燃前行的勇氣,實現人生的價值。至今,她已完成包括3部長篇小說在內的文學作品共計近80萬字。

  上月,以她為原型的微電影《相信夢想》,獲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

  從“蔥油餅大姐”到文學創作者,趙林用自己的別樣人生,書寫了一段感人的勵志故事,也觸動著越來越多熟悉和不熟悉她的人。

  文學中,收獲快樂

  近日,記者來到石搗臼村,采訪了趙林。眼前的她,短發齊耳,面龐清秀,只是歲月的打磨,讓她顯得蒼老,雙手也因飽經風霜而粗糙紅腫。趙林的家是一幢3層樓農房,一樓廳堂磚墻裸露,除一張八仙桌和幾條板凳,便只有她賣蔥油餅的“行頭”:一輛略顯老舊的三輪車,車上有一個煤氣罐、一只煤氣灶,還有一些做餅原料。

  不過,來到趙林的臥室,讓人感覺好似走進另一個世界:《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百年孤獨》、《靜靜的頓河》……厚厚的書本整齊堆放,很多書角卷皺,上面圈圈點點。這些,都是趙林最心愛的寶貝:它們有的是收廢報紙的意外收獲,有的是靠賣餅一角一分積攢的錢買的。桌案上擺放一臺電腦,瀏覽器里保存著許多文學網站網址。

  女兒平時打零工,兒子在寧波一所高校讀書,去年底,丈夫因病去世后,趙林一個人扛起這個家,賣蔥油餅的收入成為全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每天清晨4時許,她起床準備做餅原料,然后騎著三輪車,到新前街頭賣餅。如今,她的蔥油餅聲名遠播,很多人放著自家做好的早餐不吃,專程前來光顧,大家喜歡叫她“蔥油餅大姐”。

  而每天收攤后,她就把自己關在屋里,瀏覽網絡小說、看書、寫作,幾乎成為她生活的全部。繼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蟻群》后,她的長篇小說——26萬字的《看不見的頂部》和16萬字的《莊稼人》也陸續成稿。

  “現在的生活很充實,也很快樂。”趙林說。

  坎坷路,選擇堅強

  眼前的趙林,樸實而樂觀。然而,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說起過往,她的感受是一個字——苦。

  1966年,趙林出生在安徽六安市的一個農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5人,她排行老四。初中剛讀兩個月,她得了慢性腎病,由于沒錢治病,只能在家休養,學業就此終結。后來,她跟父母務農,耕地、割稻、鋤地、挑糞……各種農活她都能干,有些比男勞力還干得好。

  21歲時,她跟著一個同村姐妹到上海打工,在一家自行車零件加工廠務工。誰想第二年回家過完春節再去時,崗位早已被別人“頂”上了。在上海游蕩一個多月,她花光積蓄卻沒找到工作,只好向老鄉借來20元買火車票,忍饑挨餓回到老家。推開家門那一刻,她幾乎餓昏。

  在老家,她有了第一段婚姻,并生下一女。但這段婚姻并不美滿,1年多后,她便和丈夫分手了。

  27歲那年,趙林把女兒托付給父母,只身來到黃巖闖蕩。1個多月后,她在一家工藝品廠找到一份打底漆的活,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個月僅能掙到約200元。再后來,她改行賣蔥油餅。這期間,她結識了第二任丈夫,對方以賣鹵味和茶葉蛋為生,有時兼幫人送貨。

  一年365天,她幾乎風雨無阻。有一次臺風來襲,她正好在街上賣餅,雨傘很快被吹翻,大雨讓她全身濕透。風雨交加中,她推著車艱難挪步,平時十幾分鐘的回家路走了快一個小時。

  “生活為什么難?”趙林曾無數次問自己。無助時,她也曾一個人躲在屋角抹眼淚。但在她內心,一個信念始終清晰: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只要堅持不懈,總會見到陽光。每年到農歷年三十,聽到街上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她總感覺很自豪,因為自己又過了充實的一年,于是興沖沖回家,一邊清洗做餅器具,一邊哼起山歌。不過,到正月初一,她又照常騎車上街賣餅,為新的一年奔波忙碌。

  1997年,趙林家準備建房,她向別人借了1.5萬元。為節約開支,丈夫做泥水工,她當搬運工。由于沒錢買瓦片,用塑料布當屋頂,時常“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沒錢造樓梯,只能用毛竹片搭個“簡易版”。直到兩年后,瓦片和樓梯才陸續補齊,房子才算真正建好。

  有夢想,就有未來

  艱辛的生活,沒讓趙林長吁短嘆。相反,她無時無刻不在努力活得精彩,渴望實現人生的價值。

  在賣蔥油餅的同時,趙林還不定期去收廢報紙。有一次,她在一大堆廢舊報紙里,淘出了《簡愛》、《魯濱遜漂流記》等幾本書。她如獲至寶,小心地把它們擦拭干凈,放在床頭,每晚翻閱。第一次遨游在文學的海洋里,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愉悅。

  2010年,家里添置了臺式電腦,她第一次坐在電腦屏幕前,點擊網絡小說。小說中各種各樣的故事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徹底把她吸引住了,如同一個孩子看到五光十色心愛的玩具。她驚喜地發現,其實很多小說情節,她都親身經歷過,而且很多小說作者來自農村。此時此刻,一種無法抑制的渴望在她內心涌動:“我也要寫小說。”

  因為這個想法,趙林沒少受人奚落。“趙林寫小說?她還是好好賣蔥油餅吧!”不少人覺得她是癡人說夢,開始冷嘲熱諷。可趙林一點不在乎,因為她明白,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去年,她開始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蟻群》,寫的是社會上的小人物,字里行間透著一種與苦難和貧窮抗爭的不屈精神。

  “小說中的主人公其實有我的影子,我通過小說,把我這些年受的苦和對生活的抗爭全部說出來。”趙林對記者說,去年3月動筆,每天早上和傍晚賣餅,下午和夜里寫作。寫作很艱難,由于她文化底子薄,有時一天寫幾千字,有時一個字都寫不出。當文思枯竭時,她就去看書,從優秀作品中尋找靈感。同年8月,《蟻群》終于完稿,今年1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當地宣傳部門專門為她舉辦新書發布會,上千本書很快脫銷,連她自己都沒能留住一本。面對鮮花和掌聲,趙林的視線模糊了,因為一直默默支持自己創作的丈夫,卻沒能等到新書出版的那一天。

  此后,趙林又開始創作小說《看不見的頂部》,講述主人公陷入傳銷的悲慘故事,兼具教育和警示意義。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之后,她的寫作視野也從個人經歷逐步轉向社會問題。

  “我會一直寫下去,希望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寫出更多的好作品。因為在寫作中,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希望。”趙林對記者說。

原標題: 賣罷油餅寫小說筆耕80萬字 “蔥油餅大姐”的文學夢

標簽: 小說 文學 蔥油餅 大姐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金子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