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橘子大量上市。很多臺州人都喜歡吃橘子,不過,醫生提醒,吃橘子要適量,不然會變成“小黃人”哦。
臨海涌泉的楊阿婆辛苦了一年,自家的高山蜜橘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地進入采摘、出售的時候,就盼著它們能賣個好價錢。楊阿婆勤儉節約一輩子,在采摘出售的過程中,每天難免會有一些磕了碰了的橘子,她也舍不得扔掉,就全都吃了。
上個周末,讀大學的孫女回到家里,她有陣子沒看到奶奶,發現奶奶的臉色跟手掌怎么看上去黃黃的,擔心奶奶得了肝炎。一家人左看右看好像是這么回事,趕緊帶老人到醫院檢查。經過化驗,老太太的肝功能、各項血清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等指標均正常。醫生又仔細地詢問楊阿婆平時的飲食情況,判斷這是由于橘子吃多了引起的橘黃癥,讓她暫時不要吃橘子,并多飲水促進排泄。半個多月后,楊阿婆的癥狀就緩解了。
橘黃癥,又稱柑皮癥、高胡蘿卜素血癥等,是一種因血液內胡蘿卜素含量過高引起的皮膚黃染癥,有一些患者會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乏力等類似“肝炎”的癥狀。臺州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楊小敏介紹,橘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正常情況下,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后,一部分在腸粘膜內轉化為維生素A,未轉化的則存留在血液中,其中一部分在肝臟等部位進行轉化,而短期內大量攝入,肝臟不能完全將其代謝,使血液中的胡蘿卜素濃度過高,便會沉積在皮膚角質層,使正常皮膚呈現黃色。與黃疸型肝炎患者相比,這類患者眼白部分通常不黃,只要一段時間不吃橘子,皮膚黃染的癥狀會自行消失。
除了橘子,還有一些食物也含有高胡蘿卜素,比如胡蘿卜、木瓜、蘆筍、大豆、黃花菜、香瓜、奶酪、萵苣、花椰菜、黃油、土豆、卷心菜、西紅柿、甘藍、黃瓜、菠蘿、芒果、香菜、山芋、黃玉米等,長期大量食用上述食物也可引起高胡蘿卜素血癥。
楊小敏提醒,為預防該病的發生,每個人都應均衡飲食,避免長期大量進食上述含胡蘿卜素高的食物。
原標題: 橘子吃太多,變身“小黃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