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康育南路步行街口安裝了LED信息屏,實時顯示剩余車位數。鄭 紅攝
重拳治堵確保暢通
11月11日中午11點半,李漢術找到了位于玉環城區康育南路的智能泊車車載標簽便民辦理點。“請問這里是辦理停車卡的嗎?”“是的,請提供身份證和行駛證。”“辦卡要錢嗎?”“車載標簽(卡)是免費的”……
李漢術辦的這張車載標簽,是玉環于今年5月實施的互聯網+智能停車系統。“通過這一停車新模式,能提高城區泊車位的周轉率,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停車管理模式。”玉環縣治堵辦主任鄭文麒介紹,今年,玉環縣委、縣政府將交通治堵工作納入該縣強勢開展的“互看互學互比”活動,并將發展公共交通、開展治堵工作列為2015年十件為民辦實事之一。
互聯網+智能停車,盤活停車位
11月9日上午7點53分,剛把車開出停車位的王先生收到一條“玉環公共事業管理”發來的短信:“浙JEH6**的車主:您于11月9日7時18分28秒至11月9日7時52分54秒,停車在玉興西路YH004033車位,共停車35分鐘,扣費1元,余額71元。”
“真的很方便。”王先生說,只要賬戶里有錢,就能隨停隨走。和王先生一樣,目前玉環共有2.1萬名車主辦理了車載標簽,占到城區私家車車主總數的三分之二。
新模式實施之前,玉環采用的是咪表泊車收費。弊端很多:一是需要車主“二次刷卡”;二是不能隨時動態播報車位使用情況。
“圍繞停車問題,群眾投訴量逐年增多。”玉環縣治堵辦專職副主任王琛介紹,今年玉環投入280萬元建設互聯網+智能停車系統,“車主只需申請一張IC卡大小的車載標簽,將其固定在車輛擋風玻璃上,并為車載標簽辦理一個預存現金的賬戶,即可正常使用。”
這套智能停車系統由地面探測器、車載標簽和路口的LED顯示屏組成。相比咪表泊車收費,優勢明顯:一是停車無需手工操作;二是通過顯示屏發布空位信息;三是實現差異化收費。
目前,一期281個智能車位分布在廣陵路、玉興西路、長樂路、城中路、泰安路以及康育南路等六個路段,基本覆蓋城區主要路段。
“停車后,車主會立即收到一條短信,顯示車輛停放的路段、時間等具體信息。”玉環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江道福說,玉環城區分三類收費區域,以最核心的一類區域為例,15分鐘免費,1小時1元,2小時2元,以此類推。
借助互聯網+,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以前咪表泊車收費,需要20個管理人員在街面服務;現在這套智能停車系統,街面上不需要一個人。
智能立體停車庫,向天要車位
玉環主城區7平方公里,中心區域僅3平方公里,面積為全市最;而城區戶籍人口有10.17萬人,人口密度則居全市首位?梢哉f,主城區面積小,土地資源緊缺,是玉環治堵的最大障礙。
因為是海島縣,地質條件復雜,玉環很難向地下要空間,怎么辦?答案是通過建造智能立體停車庫,向天空要車位。
這幾天,位于玉環老車站、投資600多萬元建造的智能立體停車庫開始試運行。立體停車庫高16.5米,共五層,可提供191個停車位。
11月11日中午,記者在現場看到,需要停車的機動車可分別從東西兩側進車道出入,然后由工作人員操作自動控制的電動設備,把車輛升降或橫移,使之進入平移分層擺放。“停車和取車的時間不長,即便是從最高的五層移車下來也只需三分半鐘時間。”玉環縣建設規劃局工作人員陳維章說。
“智能立體停車庫,是玉環緩解城區停車難的有效手段,今后將陸續在各繁華路段建造10個。”玉環縣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兼市區中隊中隊長吳仁國說,與此同時,違法停車抓拍系統也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中,“破解停車難,一邊要引導有序停車,另一邊要嚴厲打擊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違法停車行為。”
截至目前,玉環已投入230萬元完成該系統的路面設施安裝,在城區建設53個電子警察違停抓拍點位,分布于城區絕大多數主干道和違停多發路段,可實行24小時全程覆蓋。據介紹,該系統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投入使用,可節省路面警力40多人,提高工作效率。
原標題: 玉環:互聯網+停車 向天空要車位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