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不出庭應訴”能逃避債務的承擔?
黃巖法院審理了2235件金融商事案件,被告缺席審理的竟占75.52%
2015年11月17日 來源: 臺州商報 記者 章韻

  法官:拒不參加庭審則視為其放棄答辯、質證的權利,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案件頻發,而且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近日,又一起金融借款案件在黃巖區人民法院開庭,而作為被告方,經法院傳喚未到庭。“被告經法院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的情況非常多。”黃巖法院助理審判員喻夏告訴記者,“我院審理的2235件金融商事案件中,被告缺席審理的案件多達1688件,占75.52%,其中部分被告存在著誤區,認為不出庭應訴則可以逃避債務,其實不然,拒不參加庭審則視為其放棄答辯、質證的權利,從而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

  數據

  黃巖法院兩年多內受理

  金融商事案件2235件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黃巖法院共受理金融商事案件2235件,占全年商事案件總數的20.04%,涉案標的額8.17億元,其中金融借款合同案件涉案標的7.22億元。”喻夏介紹。

  據了解,該法院受理的金融商事案件中,從案件類型看,金融商事案件主要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票據合同、信用卡、儲蓄存款合同等。其中審理金融借款合同案件1476件,占66.04%;信用卡案件713件,占31.90%。

  從涉案主體看,貸款對象以農民和個體戶居多,受理的1476件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中,涉農案件941件,占總數的63.75%。“農戶貸款主要用于種植、養殖業的投入以及消費性貸款,而種養業又是弱勢產業,存在著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會直接轉化為信貸風險。這類貸款的期限較短,發放貸款面向較為單一,涉案標的較小。”喻夏說。

  此外,涉企案件91件,占總數的6.96%,涉企案件數量雖小,但標的額較大,涉案標的額達4.21億元,占金融借款合同案件總標的額的58.31%,且該類案件還涉及眾多擔保人,責任主體多、社會影響面廣。

  探因

  金融商事案件為何頻發?

  喻夏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金融商事案件頻發,比例上升幅度較快,很大的原因在于企業互保導致連鎖訴訟、信用卡重發卡輕審核、銀行抽貸現象頻發等等。

  據了解,在黃巖法院審理的系列案件中,有多家企業涉及互保、聯保,幾乎全部企業的金融借款均由其他企業提供擔保,同時也存在為其他企業擔,F象。有些企業主由于為其他企業擔保遭受連帶償付責任后出現自身資金鏈斷裂,這些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良好,產業結構也符合發展要求,只因為其他不良企業擔保而殃及自身。

  對此,喻夏表示,表面上互保、聯保機制在控制風險方面能發揮較好作用,一方面各聯保人簽訂聯保協議書后,不用再為尋找擔保人而發愁;另一方面成員間可以相互監督,且債權人的利益也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從司法實踐來看,聯保的不良效應正在不斷顯現,聯保成員之間或是親戚朋友或是關聯企業,成員之間缺乏了解、監督的基礎,一旦有企業經營不善倒閉,聯保的后期影響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直到將風險轉嫁到優質企業,進而引發更多的擔保企業倒閉。”

  此外,對于企業的貸款,銀行開始步入抽貸流程。隨著銀行抽貸步伐的逐漸加快,本就“貧血”的中小型企業愈發岌岌可危。為了緩解資金上的困難,有些企業不得不轉向信托、民間借貸等其他途徑,這使得企業經營陷入了惡性循環,甚至加速了部分企業倒閉。

  近年來,各大銀行都把信用卡市場視為競爭的重點領域,但重發卡,輕審核,對申請人資信狀況審查不嚴,流于形式,申請人為提高授信額度而夸大收入狀況的情況較多,而發卡行亦未實質查證。信用卡用戶在超前消費觀念的影響下,對不能按期償還透支款的風險認識不到位,具體包括不能還款時的利息、罰息、復息及滯納金等衍生債務風險,以及信用卡轉借風險和可能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風險。而信用卡用戶以年輕人居多且從事職業呈多樣化狀況,人員流動性較大,并且年輕人中“卡付卡”現象突出,用一張信用卡的錢還另一張信用卡的債,至無法歸還透支款項時,有的為逃避債務有意頻繁更換電話及地址,從而導致欠款后下落不明的用戶占很大比例。

  破解

  建立、健全信用評估制度,培養公民契約精神和風險防范意識

  喻夏說,黃巖法院通過對近幾年審判的金融商事案件的分析,金融行業的發展除了需要法律的保障外,還依賴于一個健全的信用體系。但是目前征信體系尚不健全,部分個人和企業缺乏誠信和契約觀念,由此產生的套取銀行資金、票據詐騙、惡意透支信用卡、票據虛假公示催告等糾紛日益增多。部分債務人為謀求私利,想方設法逃廢金融機構債務,使金融機構大量貸款無法收回,不良資產居高不下,加大了金融風險,破壞了地方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同時社會信用環境的惡化,使金融機構的投資授信活動更加謹慎。企業資金不足,信貸需求又難以得到滿足,發展受到了限制。

  那么,如何應對和解決金融案件審判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黃巖法院的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這么幾條建議:

  一是要加強銀行內控機制建設,盯牢各環節風險點。信用卡方面,加大金融機構發卡審核力度及風險控制。金融借款方面,加強貸前審查和風險預估,防止“連鎖效應”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當前形勢下,特別要了解有無隱性民間融資。對聯保戶資信要認真審核,摸清其負債情況,防止沒有擔保能力的企業加入聯保。

  二是要加強對新興金融組織的監督管理,規范、整頓民間融資市場。典當行、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新興金融組織的不規范運行普遍存在,因此,應規范新興金融組織的貸款及審核程序,加強對新興金融組織的監督與管理,合理疏導民間資金,防止變相非法集資,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三是要加強教育引導,營造誠信守法氛圍。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評估制度和信用網絡,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企業與個人的信用信息,依托政府部門,建立統一的信用服務中心,構筑統一的信用服務平臺。此外,將社會信用宣傳與加強債權管理、打擊逃廢債行為緊密結合,大力宣傳維護社會信用的重要性和逃廢金融債務的危害性,提高社會各界對金融安全的認識,營造金融商事案件執行的良好社會氛圍。

原標題: “不出庭應訴”能逃避債務的承擔?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馮徐芬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