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市民正在投放閑置衣服。 陳洪晨攝
一
溫州的義工伙伴第一次聊起舊衣回收利用公益項目時,臨海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會長金志華是持懷疑態度的——人力、物力耗費太大,這個項目很難開展。
當溫州義工向他展示了向困難群眾捐贈愛心衣物的視頻時,他被受贈者的笑容打動了,“再困難也值得嘗試。”
就這樣,今年6月,臨海啟動“衣循環·愛循環”公益項目。
二
6月20日開始,一批被稱作“綠房子”的環保愛心箱在臨海街巷亮相。長1米,寬1米,高1.8米,通體深綠色,上面寫著“衣物投放口”幾個大字。
家住大洋小區的陳燁一發現小區里的“綠房子”,立即興沖沖地回家整理衣柜,和兒子一起將閑置衣物疊好、投放。
“孩子長個快,衣服一年一換新,有的衣服其實沒穿過幾次;我自己也有些衣服買了不合身,扔掉又可惜。”陳燁說,曾將閑置衣物洗凈疊好放在垃圾箱旁,期待有需要的人拿走,“現在終于有地方集中回收了。”
據了解,“衣循環·愛循環”公益項目是由臨海市慈善總會聯合臨海市民政局共同發起的。臨海義工與溫州義工合作,將市民的閑置衣物回收再利用——對能循環使用的衣物進行分揀、清洗、消毒,捐贈給我市困難群眾和國內偏遠山區、災區的群眾;不能循環使用的廢舊衣物,做成工業地毯、拖把、腳墊等出售。
短短四個月,義工們通過“綠房子”在臨海市區收集衣物五萬多件,完成消毒、整理后,7月底,臨海、溫州兩地的9位義工將第一批愛心衣物送往青海玉樹。
“有部分困難家庭,至今沒有從地震的苦難中恢復過來。他們住著簡陋的房子,吃飯靠政府救濟,孩子們穿著破爛甚至臟污不堪的衣服。”在當地看到的場景,令義工李美足唏噓不已。
8月,義工們在城區設立了三個舊衣物免費認領點;9月20日開始,義工們送衣下鄉,將愛心衣物贈送給當地困難群眾。
三
看似簡單的項目,維護起來卻不容易。
“最初,我們規定每兩天開箱一次,將收集的衣物運往臨時倉庫集中。但每個點情況不同,有的一天就滿了,有的兩天只放了一半。后來,我們在每個回收點附近找一個義工家庭監管‘綠房子’,快滿了就通過微信群通知負責運送的義工來開箱。”金志華說。此外,每座“綠房子”都有數名少兒義工負責日常清潔。
從監管、運送、清潔,到分揀、清洗、消毒,前前后后加起來,共有100余位義工在為“綠房子”的正常運營奔走。
目前,臨海市區共設有26個回收點,分別位于:南門社區居委會門口、學院附中門口、哲商小學門口、泉井洋社區居委會門口、人民社區居委會東側宣傳櫥窗邊等;富康社區大門口宣傳櫥窗處、高橋社區居委會東側廣場、大洋社區居委會中心廣場北等;江南小學門口、七一河路口西南450米處等。
原標題: 衣循環·愛循環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