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任成員(左)正在和村民交談。陳興長攝
任成員,一個63歲的花甲老人,中共黨員,曾經做過農村赤腳醫生、三門浦西鄉蛇蟠大隊副大隊長,黃泥洞、山前、山后三村村委會主任,黃泥洞村黨支部書記,2014年被評為三門縣首屆“最美老人”。任成員是村里閑不住的“熱心人”,鄰里糾紛調解、土地政策處理、養殖技術指導、農林栽培輔導,處處都有他的影子。在蛇蟠鄉,一提及任成員,無人不知,無人不夸,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員叔”。
艱苦創業的領頭人
“員叔”,1952年3月出生,1982年入黨,黃泥洞村人。年輕時憑著自己的一身鉆研勁,當上一名赤腳醫生,由于他待人真誠,樂于助人,在村民中迅速樹立了很高的威望。1979年,17歲的他即被村民們選為浦西鄉蛇蟠大隊副大隊長,主持大隊工作。1981年,當時黃泥洞、山前村和山后村三個村并未分開,“員叔”被三村社員大會全票選舉為村委會主任,而且連任兩屆。1983年至1996年,他又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在他當村干部期間,他帶著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完成了印山塘標壩建設。1989年3號臺風中,整個蛇蟠成為一片汪洋大海,印山塘標壩卻巍然屹立,經受住了考驗,成為全臺州唯一僅存的標準塘壩。1988年,閑不住的“員叔”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與資金,協助建設海底電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蛇蟠村民終于在黑夜中見到了“光明”。在他任內,村內建設數不過來,1981年至1985年的田地包干到戶,1986年的蛇蟠碼頭建成并投入使用,1995年完成老村搬遷至上巖頭(目前渡口上岸處)的規劃,1995年,集中村民土地歸集體,納入景區開發,與公司合股經營,目前為村集體帶來了上百萬元的年收入……
當問及“員叔”當時的奮斗的日子是不是特別艱苦,他憨厚地說:“嗯,現在的村干部也不容易。”
公益事業的熱心人
1996年,“員叔”從村黨支部書記位置上退下來,但是永遠不得歇的他愛上了另一個身份:綜治調解員。誰家老少有矛盾,他一出馬準能平息;哪家小伙子思想有疙瘩,他去撫慰定能化解。“員叔”儼然成了蛇蟠鄉村民們思想問題的“赤腳醫生”。村支委蘆華彩說:“‘員叔’真的德高望重,有時候我們想發火,一看到他真誠的眼神,心里就平靜下來了,過分的話哪里還能說得出口?”
今年,耗資上千萬元的“景觀提升”工程,需要對全村的農戶進行外墻立面改造,統一顏色要求,統一商戶標識,而且還要征用村內農戶土地,進行道路兩側綠化。鑒于“員叔”在村中的威望,鄉政府動員他一起參加政策處理工作。“員叔”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協助鄉政府工作人員日以繼夜開展工作,苦口婆心地向村民們解釋整個工程將對蛇蟠旅游業與村民收益帶來的好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整個工程目前已完成外立面改造進度的90%,道路拓寬的土地政策處理工作已全面完成。
“員叔”說,他本來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能在晚年幫助黨和政府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何況還是為了家鄉建設和人民生活更好的好事。
共同致富的帶頭人
“員叔”雖說忙里忙外,都在忙著“分外事”,不過他的本業卻是做海水養殖的。2013年以前,他承包了60畝養殖塘,蝦、蟶、蛤混養技術,在村里是數一數二的高手。隔壁塘內的青蟹出現了什么病,蝦產量為什么低,他運用了“望聞問切”的老技術,幾下便可知曉緣由。所以,他幾乎是村里的養殖技術全書。村里的養殖戶們紛紛向他請教,他都會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在他的帶領與指導下,周邊養殖戶的養殖知識愈加豐富,養殖收益逐年增加。養殖戶羅如國說:“當初剛做養殖,以為投入后就會有回報,哪知連虧了幾年,幸虧‘員叔’指導有方,近些年,讓我也翻本,賺錢了。”
在任成員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樂于奉獻、苦干實干的共產黨員本質,也看到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新時代老人的精神風貌。
原標題: 任成員: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