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人機給農作物施肥、噴藥,一般場景都出現在美國大片里,隨著科技發展,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在臺州,這種新穎的高科技產品,在部分農業大戶中悄然開始流行,個別農戶甚至購買了無人植保機,開始應用。
無人植保機,到底怎么回事?前景如何?
用無人機給農作物施肥、噴藥,效率比人工高10倍
無人機務農成新潮流
懸停、轉動、穿梭……一架農用無人機,按照地面操作人員的遙控指令,升空噴灑農藥。
日前,在路橋建國糧食機械化合作社的連片農田上空一二米左右,一架植保無人機在操作人員的遙控下,藥水通過噴桿上的噴嘴,形成霧滴,灑向農田。
這架植保無人機以電池為動力,直徑為2.5米左右,一次最大載藥量20升,15分鐘內就能完成10多畝農田的植保施藥作業。合作社負責人柯建國告訴記者,購買無人機減少了人工支出,實現了快速有效噴灑農藥。
柯建國的合作社今年轉包了1000多畝的農田種水稻。他一直尋找適合的植保機械,替代人工,節約成本。
據他測算,一臺植保無人機每人每天可噴灑200畝農藥,每畝地可以節約農藥15%-30%,效率比人工高10倍。
無人機植保要持證上崗
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浪費少,均勻度高、霧化好,與傳統噴灑方式相比,無人機減少了用藥成本、降低了農藥的葉面殘留并減少了對操作人員的傷害。
“相比傳統的人工作業,無人植保機可大大節省時間和人力。”柯建國告訴記者,無人植保機雖好,但不易操作。
記者從市農業局了解到,我市從前幾年推廣植保無人機,已召開多次現場會,由于植保無人機操作繁瑣,目前全市還沒有一名合格的持證上崗人員。
路橋區作為全國第一批農業機械化示范區,該區的太平合作社和建國合作社首次在全市范圍內購買了兩臺植保無人機,為此,該區專門出臺了項目補貼政策,給予90%的補助,用于發展植保無人機。
路橋農機站站長王申廣告訴記者,無人植保機要通過考試,持證上崗。目前,全省只有浙江大學一家可以發證,全市僅有十名操作培訓名額,但這十名培訓人員都還沒有取得上崗證書。
主要需求來自種植大戶
“高大上”的無人植保機高效又省錢,對于許多農民來說是佳音。但記者在農業部門了解到,無人機務農,目前很難在全市推廣。
市農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無人機貴,動輒十幾萬到幾十萬元的昂貴售價,又讓不少農戶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我市人多地少,大面積種植戶少。
“再加上村間田頭布滿電線桿,山地有坡度,也是無人植保機難以解決的難題。”市農業局負責人說,無人植保機對一米以上超級稻、油菜花等很高的植物噴灑很有效,一般的少量植物,也沒什么優勢。
“無人植保機要由專業人員操作,如果操作不當,會涉及人身安全問題。”市農業局負責人說,租用無人機來給莊稼噴農藥,主要需求來自于種植大戶。
原標題: 臺州開始流行租無人機干農活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