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臺州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抗戰時期,23名黃巖籍將領馳騁疆場
2015年09月05日 來源: 臺州晚報

  黃巖名人館王天祥展板

  中國童子軍團047印章

  《小國民》(周刊)

  1938年,日軍南下,進攻上海。我軍民誓死反抗,淞滬保衛戰開始。日軍瘋狂地對周邊各地進行狂轟濫炸,黃巖城里也難以避免。1938年八月初一,5架日機第一次轟炸黃巖城里,有十幾處被炸;1939年2月16日,日艦出現在椒江,18日,炮轟海門,黃巖城里居民紛紛外出避難;4月,三架日機在黃巖城里上空轟炸;6月30日,5架日機在黃城上空轟炸,損失慘重;日機后又多次竄入黃城上空,對黃巖城里進行轟炸。其中兩次把炸彈投進黃巖縣立中學,一次是1939年7月22日,3架日機飛臨黃城上空低回轟炸,黃巖縣立中學“仰山堂”被毀,另一次炸彈投到學校東面的城墻邊,炸彈沒有發生爆炸。1938年秋天始,全校1000多名師生逐步西遷到靈石書院及山對面的頭陀下岙崇法寺內進行上課,開始了黃中西遷靈石的歷史。

  抗戰記憶·臺州

  黃中校友有空戰英雄王天祥等

  章云龍

  1

  西遷靈石成立童子軍

  西遷靈石,黃巖縣立中學校(1939年改為黃巖縣立中學)基本上有一個安全的教育、學習環境。民族危亡時刻,一批進步的教師群體也在不同時期進入黃中任教。學校成立童子軍,進行軍事化訓練,為抗戰儲備人才。北大教授、校友張友仁在其《回憶黃巖中學》一文中寫道:“抗戰時期,除了從淪陷區來到黃巖中學(以下簡稱“黃中”)任教的一批滬杭名師之外,還有一大批原來在滬杭一帶讀書的中學生到黃中就學。他們給我們帶來更多當時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使靈石的山谷里更加活躍,更有朝氣。

  上初中時,有童子軍的組織和活動。黃中在國內是較早組建童子軍團,所以它番號的數字也較小。“同時,學校也成立一些進步社團。如孫一之老師組織二十多個同學建立了“覺社”,意在喚醒學生反帝愛國之情。學生會主席林仲良同學組織“嘯社”,意為仰天長嘯于靈石山谷,長大后以身報國。軍訓時,軍訓教官定期把高中學生帶到雁蕩露營拉練。童子軍教練組織初中生野外露營。培養學生守紀、吃苦的習慣。軍事教官既教學生戰術,也搞實戰訓練。如1940年、1941年、1943年均拉練到雁蕩。1943年,童子軍教練陳定華先生率領童軍徒步雁蕩,每個學生身背被服,腰懸日常用品,樂隊帶軍鼓、軍號,歷時一周,行程三百余里。抗戰八年,校友們通過各種方式抗日,在文化戰線向掀起抗日的浪潮。更多的校友則投身抗日的主戰場,捍衛民族的尊嚴,保家衛國。

  2

  出版了一批宣傳抗日的書刊

  抗戰初期,黃巖出版了一批宣傳抗日的書刊,如《抗戰故事》,《報楣集》(作者為校友方正中、賀鳴聲),《抗衛》(發行人張寶琛、盧奇琰,主編鄭蘊三,1938年10月創刊);小國民周刊社的《小國民》(周刊,主編郭人全,1938年創刊),《力行》(半月刊,發行人刑震南,主編李潔夫,1939年2月創刊),《黑海文藝》(月刊,主編鄭朔平,1940年創刊),也開辦了新生書報社、翰苑齋、黃巖教育用品代辦所、周順天、洪寶齋、程文大、力行書店、家庭生活書店、浙臺文化社等書店。1940年5月,校友賀鳴聲、方中正等在海門組織《巨輪》木刻會,創作了不少戰斗性很強的木刻作品,并刊出了2期《巨輪》木刻期刊。地下黨負責人王槐秋為《巨輪》寫了“巨輪開始轉動了”的發刊詞。在《巨輪》木刻集出版的同時,《農民識字課本》印刷發行。封面由王槐秋邀請方正中設計。以中共中央紀念抗戰二周年的宣言中提出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作為封面和封底的題簽,封面印有馬克思和毛澤東畫像。

  3

  “黃鐘劇社”演出《緋色網的古痕》

  1944年6月15日,“黃鐘劇社”(抗日宣慰第一分隊)在黃巖縣立中學演出《緋色網的古痕》,宣傳抗戰。1937年初中畢業考入黃巖縣立中學校的胡育琦1940年從黃巖縣立中學畢業后,以《寧海民報》、《四明周報》和《寧波時事公報》等報刊作陣地,以浙東全民抗戰為主題,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隨筆、評論和詩歌等,如,他創作的長篇小說《七年間》,這是一部救亡文學作品,熱情謳歌抗日將士和民眾,勇敢揭露國民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在當時浙東文壇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一位以筆當槍的文化戰士。1938年5月,黃巖成立了戰時政治工作隊。陳庭槐等校友為了喚起民眾共同抗日,深入農村和山鄉僻地,通過辦民眾夜校、女識字班、時事講座、歌詠活動等形式宣傳抗日救國的重大意義,揭發日寇慘無人道的暴行和賣國漢奸的罪惡,宣傳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建立根據地打擊敵人的勝利消息,喚醒廣大民眾,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陳庭槐后來參加新四軍,解放后成為一名高級干部。

  劇作家宋成志(1907 —1975),1944年至1945年擔任黃巖縣立中學訓導主任,曾執導歌劇《農村曲》。這是一部用農民血淚寫成的悲劇,激發廣大觀眾同仇敵愾、誓雪國恥的雄心壯志,演出效果極佳,轟動整個黃巖。1945年,賀鳴聲創作的版畫《心訴》發表。該畫于1947年被送往日、英、印、美、蘇等國展覽,此畫收入1948年出版的《中國版畫集》。這些珍貴史料,真實地記錄了革命先輩和仁人志士當年為追求真理、爭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不朽功績。

  4

  黃巖籍將領23人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民黨九千將領》一書中,抗戰時期(1937—1945),中國軍隊黃巖籍將領有23人。

  有關史料記載,1939年黃巖青壯年入伍抗戰的有952人。1940年—1943年,黃巖青壯年入伍抗戰有12997人,其中征入中央部隊11207人,地方部隊1790人,每年平均3249人。時黃巖人口52萬人,其中18歲-35歲男性6萬多人!饵S巖縣政年鑒》(1944年)記載,抗戰時本縣有許多勇士在前線壯烈犧牲。

  1943年8月,縣政府決定將西園廟(今人民法院址)改為忠烈祠。入祠有軍官6人,士兵266人。以陸軍上將29軍軍長陳安寶軍銜最高。公祭日,近8000人參加集會,禮節極為隆重。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2年來函:“在我館館藏檔案中,已收集到你縣抗日陣亡將士261名。”這其中,有不少是從黃中清獻中學堂、黃巖縣立中學校時期畢業的校友。

 

原標題: 抗戰時期,23名黃巖籍將領馳騁疆場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