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臺州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垃圾河的華麗轉身
2015年07月22日 來源: 臺州日報 記者柳祥寶文/攝

  昨日下午,甬臺溫三地志愿者開始了“甬臺溫生態文明建設行”的第一站探訪。降雨并沒有影響志愿者的興致,雨中的美景讓大家流連忘返,不時有人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沿途的美景。

  新橋鎮位于路橋區中部,河道縱橫交錯,河塘密布。去年以來,作為全市鎮村聯動(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新橋鎮著力創新治水理念,深化鎮村聯動試點,開辟了一條鄉村治水的新路。

  垃圾河的華麗轉身

  小河不凈大河臟。新橋鎮堅持從百姓身邊的水塘、小河、斷頭河開始,由小及大,以點帶面,首先瞄準17條黑臭河、垃圾河,清運沿河垃圾800余噸,率先治理了十余口小河塘,理順環繞大動脈周邊的“毛細血管”。

  前七份村內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條斷頭河,它的華麗轉身正是新橋鎮治水的一個縮影。

  之前這里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臭水溝,兩岸居民和養殖場的生活生產垃圾隨意排放,“池塘發黑發臭,河道臟亂不堪,死氣沉沉”是附近村民對以前斷頭河的描述。如今的斷頭河,清水綠植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亭臺倚水而立,水中魚蝦追逐,水底水草隨波搖曳,不禁讓人有種驚艷的感覺。

  閑坐涼亭聊天,帶著孩子寫生,手持魚竿垂釣,改造后的前七份村斷頭河成為了村民平日休閑的好去處。

  “一拆二納三景觀,四清五連六生態。這副對聯是對我們治水的形象概括。”講解員賴攀峰向大家介紹起斷頭河的治污經驗,“一拆是拆除違章,二納是截污納管,三景觀是打造沿河景觀,四清是清理淤泥,五連是連接河、塘,六生態是提高水質生態。”

  今年,新橋鎮依托“一納二清三生態”的創新理念,截污納管1100米,關停沿河養殖場5家,清理垃圾200噸,清淤凈水3700立方米,推行水中生態化治理和岸上景觀化改造,工程總投資達530萬元,并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河道內水循環流通。

  “這條斷頭河的治水經驗值得推廣。”黃巖環保志愿者協會常務理事范雪芬說,在治水的同時,注重沿岸景觀建設,讓治水的紅利與村民共享。

  治水帶動旅游產業發展

  新橋鎮金大田村從幾年前破破爛爛的農家院落,到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再到文藝范兒十足的創意天地。金大田成了當地美麗鄉村的“金名片”。

  很難想象金大田村原有一個垃圾場,而旁邊的金大田內河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垃圾河,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村民怨聲載道。由于臨近峰江街道,廢舊金屬和塑料回收拆解行業產生粉塵、污水,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環境,對河道更是致命的傷害。

  新橋鎮以“古樸、寧靜”為主題,按照“用地不占地,建園不費田”,“果樹代綠化,田園當公園”,“農休一體,田園共色”等創新理念建成了田園式生態公園,通過對舊有的古建筑進行改造整合,打造了一個田園式生態公園,在治水的同時,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

  果樹、菜園、小橋、流水,明清時期的老建筑……除了十多畝的向日葵,金大田的生態田園風光,讓志愿者感受到了詩情畫意。在園內,編織、沙畫、陶瓷、珠串等各種手工藝品店紛紛入駐,為公園又添了幾分現代氣息。

  “每當節假日、周末,周邊地區的游客往往攜家帶口來這里放松心情。”賴攀峰說,“在這里既可以享受鄉村田園風光,又可以隨自己的興趣到手工藝品店親手制作,游玩一整天都不會感到厭倦。”

  “原先是臭水溝,如今是房地產開發。通過對該區塊的改造提升,對整個房價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而且,旅游業帶動農家樂的發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新橋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李福利介紹。

  “在治水的同時,保存了鄉村特有的文化氣息,很難得。”寧波市環保促進會的忻芙蓉說,以治水為契機,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帶動當地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傍晚,志愿者結束本次探訪。接下來,他們將前往溫嶺,探訪山下金河,并參觀溫嶺邦豐塑料有限公司。

原標題: 垃圾河的華麗轉身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金子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