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滬市,我是深市,我方傷亡慘重,你方損失如何!” “深市,深市,我是滬市,我軍已全部陣亡,這是錄音,不用回復!”“呼叫創業板,呼叫創業板,創業板聽到請回答!創業板還在嗎?嘟嘟嘟嘟嘟嘟……”
這個段子是不是有點熟悉?不過用在昨天倒是更為貼切。昨天,滬深股市全線暴跌,兩市2000多只非ST股跌停,還有30多只ST股跌停;上漲的個股僅58只,大部分還是剛上市或上市不久的次新股,以及部分重大資產重組剛復牌的個股。上證指數接連失守4500點、4400點、4300點、4200點大關,最多下跌390點,跌幅8.61%;收盤跌7.4%,創下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創業板指中小板指一度跌停
有股民忙著賣沒跌停個股
與滬市相比,深市的情形更為慘烈,深成指收盤跌8.24%,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跌幅分別為8.91%和8.41%,跌幅也均超過8%。
創業板指數成份股共100只,如果除去停牌的12只個股,其余88只個股一度全部跌停;中小板的情況也差不多,100只成份股中,除去13只停牌個股,其余87只一度也幾乎全軍覆沒。
作為今年行情的風向標,創業板指數自6月5日創下4037點的新高后出現持續調整。到昨天收盤2920點,累計下跌1117點,跌幅27.67%。之前牛氣沖天的一些強勢股股價被腰斬,如全通教育昨天雖然超跌反彈,但與5月份時最高價相比仍下跌了57.7%。有網友統計了一下,最近一個月左右時間,已有18只個股股價腰斬以上,清一色的上市不久的次新股。
上周股票暴跌的時候,股民之間問得最多的是:“你的股票跌停了嗎?”昨天,最流行的問候語變成了:“你有沒跌停的股票嗎?”看著綠油油的盤面,杭州股民張凱自我調侃:“還好,我的6只股票,居然還有兩只沒有跌停,一只是民生銀行,一只是中海油服,雖然民生銀行已套牢了14%。”
在財通證券杭州體育館營業部,一位大戶室股民眼看手頭上拿的小盤股一只只跌停,猶豫再三,還是一咬牙,把兩只分別跌了7%到8%的股票賣了。“跌停的股票,想賣都賣不了,還不如及時下手,把沒跌停的股票賣了。”這位大戶說。結果收盤時,這兩只股票都封在了跌停板。
有老股民今年收益歸零
有新股民入市之后沒賺過錢
作為一個已有8年股齡的老股民,李磊最近出了昏招。“本來我的倉位已降到只有五六成了,大盤沖過5000點的時候,6月15日,我居然把所有的資金都殺了進去。”
李磊算了一下,自己今年以來的收益基本上已經歸零了。“我也想不明白,這次自己怎么會像新股民一樣那么沖動?”
不少老股民今年坐了回過山車,有的新股民入市以后就沒賺過錢,魏倩就是其中的一個。“4月底入場的時候,我聽同事介紹,說中信證券是券商龍頭,股市行情這么火爆,每天成交量那么大,肯定會大漲。我就重倉買了中信證券。結果買進之后到現在基本上沒漲過,到現在已經虧損了25%多。”
財通證券杭州體育館營業部大戶郭茀一直喜歡滿倉操作,最近一段時間也是損失慘重。“今年以來收益最高的時候有60%到70%的收益率,這段時間一跌,只有20%多的收益了。”他的幾只中小盤股深天馬、華潤雙鶴、閏土股份,昨天全部跌停。“我一直擔心最近一段時間市場風格會切換,所以中小盤股拿得不多,而且挑的中小盤股都是業績好、市盈率低的,像閏土股份市盈率只有13倍多,今天居然都跌停了。”
好在郭師傅現在拿的重倉股農業銀行、中國建筑、中國太保都是大盤藍籌股,昨天都沒有跌停。郭師傅安慰自己:幾只小盤股業績都不錯,估值低,應該不會有再暴跌的風險。如果這次調整像2007年“5·30”一樣,風格切換到藍籌股,那么行情還是有希望的。“至于創業板,一二百倍的市盈率,我是絕對不敢追的。”
兩位成功老股民的經驗
堅持自己的原則規避風險
最近兩周大盤兇猛的殺跌,對小散戶尤其是新股民來說是一次血的教訓。而兩位老股民則用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大家,股市里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規避風險。
中信證券杭州朝暉路營業部大戶顧東華是喜歡中長線投資,目前他的倉位已從半個月前的六七成降至三成左右。“6月10日我賣出了大部分的新疆城建,賣出價22.12元。這只股買入成本價是10.67元。寶新能源6月17日也大部分賣出,賣出價17.12元,買入的成本價是8.04元,也已經翻倍。”每次買賣股票,顧師傅都做了詳細的筆記。
今年以來,顧師傅的收益率仍有110%。“賣出新疆城建和寶新能源,是因為這兩只股票已經漲多了,我想總有跌的時候。”
接下來怎么辦?“大盤下跌的時候趨勢沒改,我不會急著買。等大盤走穩、向上走的時候再買不遲。”顧師傅說。買的對象,依然是自己幾只熟悉的股票。總結顧師傅的炒股經驗,就是:做自己熟悉的股票,漲多了就賣,買入的時機要選擇行情開始向上的時候。
昨天,記者采訪方正證券杭州中河中路營業部大戶高解欽的時候,他還“自責”今年沒炒好。“我的風格就是喜歡炒短線,以前熊市的時候收益往往能遠遠跑贏大盤,但今年以來收益率只有60%到70%。”他的看法是,像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牛市行情,應該做中線,做短線只能賺小錢,長線也不是好辦法。“去年下半年,我以孩子的名義開了個賬戶,資金不多,所以換股也換得少,到現在為止一共只做了五六只股票,到現在已經有5倍多的收益,今年以來就有兩三倍收益。”
高師傅現在只有四分之一倉位。“前段時間深市連拉5根陰線(6月3日到9日),有分析就說‘五朵烏云’壓頂,我覺得大盤可能要見頂了,所以把大部分股票都拋了。”
專家分析
小散為何總是虧錢多
短短兩周的大跌,無論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大部分小散戶已經血肉模糊。那么,究竟誰是行情大跌的元兇?為何小散總是虧錢多?
“這一輪大跌元兇是融資盤去杠桿化。雖然說,融資融券這一工具的主要特征是助漲助跌,但它們在漲跌時的作用明顯不對稱。行情上漲時,融資杠桿起到加速的使用,但下跌時卻是恐慌出逃、加倍下跌,下跌速度比上漲更猛。”錢哥理財專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會計與財務管理系主任姚錚說。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姚錚說,用“行為金融理論”來解釋,就是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對盈利的風險比虧損的風險更敏感。“打比方說,如果股票盈利10%,散戶常常擔心這些盈利會消失,所以會急著套現;但如果套牢10%,散戶反而不急,會等待反彈,風險累積后則慌不擇路。”這就可以很好地解釋,散戶總是賺小錢虧大錢,因為散戶的非理性更嚴重。
其它情況還有:有股票和沒有股票的投資者,對未來行情的判斷偏差會很大,持有股票的散戶總喜歡把消息往好的方面想,把利好放大,沒股票的則喜歡往壞的方面想,把利空放大。散戶還有一個“買賣悖論”的行為特征,就是喜歡先把盈利的股票賣掉,而留著差的股票,結果到最后剩下一堆垃圾股。“而實際上,盈利的股票往往是基本面好、成長性好的股票。”本報記者王燕平
相關新聞
證監會回應股市下跌:
基本格局未變
據新華社針對近期股指連續大幅下跌情形,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26日回應稱,這是市場前期過快上漲的自發調整,是市場自身運行規律的結果,前期采取的優化市場融資管理制度的政策措施,目的是規范市場融資融券活動。
“近期股指的下跌與年中季末流動性波動、投資去杠桿、投資者對市場分歧加大等因素疊加影響有關。”張曉軍說。
他表示,改革開放紅利釋放、流動性總體充裕以及居民資產配置的基本格局未變,經濟企穩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各項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措施的持續發力將進一步夯實市場基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原標題: 牛市里不見好就收,唉,虧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