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9億元,是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今年1至4月份“砸”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資總額,同比增長11.4%。“海上絲路港城”建設的實施,讓這片熱土熱度不退。
今年起,集聚區將從“拉框架、打基礎”的起步實施階段,邁入“興產業、聚功能”的提升發展新階段。
填海造城勾勒大格局
要引鳳,先筑巢。“在集聚區約562.15平方公里的規劃總面積中,新圍墾土地面積逾2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塊東部新區62平方公里均為新圍墾灘涂,基礎設施一片空白。”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程進說,從一片海涂到目前形成15平方公里可供大項目落地的有品質平臺,東部新區僅花了三年時間,這是集聚區平臺建設的一大亮點。
東部新區地塊原是大片灘涂養殖區,標高只有0.5米至1米,遠低于基礎設施建設標準。結合臺州灣沿海灘涂資源豐富的特點,2012年,總投資近13億元、7.23平方公里的“吹泥”一期工程動工,通過5000噸級大型絞吸船挖掘海底淤泥輸送至吹填區域,運用鋪設真空薄膜、插打排水板、真空泵抽水預壓等系統工藝使泥漿排水固結,最終將灘涂高程提至2.8米。
值得振奮的是,這是全國第三例先進吹填及軟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實施過程中填補了國家在該驗收體系的空白。與傳統填碴方法相比,該技術可縮短工期50%,節省投資1/3。
眼下,“吹泥”一期四個區塊都已完成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正在推進中的“吹泥”二期為全省單個面積最大的涂面整理工程,可造地約14平方公里。
“目前,涂面整理工程基本按照制定的工作計劃有序推進。”說起工程進度,臺州東部新區涂面整理工程項目經理顧國雄如數家珍:南區吹填已至0.38米標高;中西區已完成吹泥120萬立方米,年底將完成月湖圍堰,明年年底將形成月湖島鏈空間形態……
在“規劃圖”到“大平臺”的轉化中,集聚區的發展藍圖日益清晰,也為未來的騰飛埋下了漂亮的伏筆。
縱橫路網搭建主骨架
去年11月28日,貫穿集聚區東部新區的臺州沿海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386億元,全長147公里,建成后將實現東部新區的互聯互通。
交通路網是一座城市的骨架,也是承載集聚區發展的基礎。
“我們來的時候,別說開車,連路都沒有,辦事全靠步行。”臺州東部新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工程項目經理尹志標是集聚區的第一批建設者,見證了集聚區東部新區從無到有的歷史過程。他說,幾條嶄新的瀝青道路,使集聚區形象大變樣。
過去,進入集聚區東部新區的主要通道是一條只有5米多寬的農場道路,從東部新區到市區的單趟行程就要花去將近一個小時。如今,集聚區東部新區已形成“一縱四橫”的路網框架格局,開發大道、聚海大道等主干路網全幅建成通車,從東部新區到市區車程已縮短至半個小時。這幾條主干道在規劃時就已充分考慮到今后的發展需要,均按臺州城區主干道標準設計,都是寬50米,雙向6車道,中間綠化帶寬8米。
集聚區建設局副局長章建偉介紹說,集聚區東部新區目前有在建道路17條,總長42公里,橋梁13座。首批7條市政道路都已全幅建成通車。供水管道、電網、燃氣管線、污水管道的鋪設也同時推進。
除此之外,集聚區東西向還規劃了數條通往市中心的主干道路,市府大道東延、楓南路東延等都將與東部新區相連。在東部新區內部,除全長8公里的聚海大道外,還規劃了聚洋大道、環湖東路、臺州灣大道等南北向的主干道。
公共配套提升承載力
6月24日,集聚區東部新區第一個住宅小區——臺州灣·月湖雅苑正式開盤。
“東部新區是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的核心,也是集聚區的一級服務中心,為集聚區提供完善的金融、研發、商貿、行政管理、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職能。”章建偉說,因此在園區建設進程中,住宅、教育、商業、休閑、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直與路網、水網、電網等基礎設施同步推進。
“整個小區的用地面積約150畝,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春節前就能交房了。”月湖雅苑工地負責人陸育明說,該小區既解決了入園企業職工的住房問題,又面向市場銷售,不僅園區內的職工購買熱情很高,也吸引了周邊市民前來看房。
翻開集聚區2015年的工作計劃,各類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目標赫然入目:12班制幼兒園年內建成;月湖小學用地58畝,36班制,按省一類標準建設,今年開工建設;商業服務中心一期全部建成……
可以預見,東部新區作為整個集聚區最重要的輻射帶動與產業服務的中心,將建設成產業集聚區、城市新組團、濱海生態城、休閑游憩地。
原標題: 集聚區:大平臺支撐大發展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