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商城批發市場:走在“互聯網+”的路上
2015年06月11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通訊員 於徐陽 湯慧芝文/攝
【摘要】 “互聯網+”,簡單點說就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來促進產業發展。當下,在“互聯網+”這一新的經濟形態越來越成為傳統產業的一種戰略時,有著20年發展史的傳統批發市場——中國日用品商城,有沒有把住時代脈搏,學會了“+”些什么,怎么“+”?帶著這些疑惑,筆者近日走訪了位于路橋的中國日用品商城。

  商城里不少店主線上線下同步經營。

  “互聯網+”,簡單點說就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來促進產業發展。當下,在“互聯網+”這一新的經濟形態越來越成為傳統產業的一種戰略時,有著20年發展史的傳統批發市場——中國日用品商城,有沒有把住時代脈搏,學會了“+”些什么,怎么“+”?帶著這些疑惑,筆者近日走訪了位于路橋的中國日用品商城。

  新力量催生新“標配”

  款式新、變化快、品類多,曾是商城勝人一籌的法寶。而今,網商們的要求是穩定供貨,因此商城昔日的優點成為最大的軟肋。在“沖突”之下,市場經營戶們一邊感受著零售業務的下降,一邊守護著批發和供貨渠道,盡可能地呵護著這塊易碎的“蛋糕”。特別是許多“60后”、“70后”經營戶,他們對互聯網這塊“蛋糕”有些膽怯,“還是留給新生代吧。”

  “80后”、“90后”經營戶確實如前一代經營戶所言,他們主動擁抱互聯網,在牢守實體店鋪之時,在微信等平臺第一時間發布新品信息,線上線下齊頭并進,成為經營的“標配”。

  一年前,商城四區二樓的“玖諾”開了兩間網店,一間零售一間批發。因為拿著廠家直接供貨的最低價,在網店上頗有競爭優勢,受到了消費者青睞,店鋪搜索排名一直靠前。店主李莎莎說:“如果不是實體店批發生意太忙,網店的生意會更好。”

  兩年前,商城二區45號的“酷男基地”老板楊盛,開啟了網商供貨平臺,吸引了甘肅、上海、杭州等地的網商紛紛加盟。店鋪門上張貼著“本店提供淘寶圖片,支持一件代發”的告示也特別醒目。但讓楊盛意外的是,墻里開花墻外香,“這種分銷模式并沒有在商城掀起熱潮,本地加盟的網商并不多。”

  其實,從開網店到現在的兩年時間里,“酷男基地”門前那張告示曾一度撕去又貼上,只因看到遠在杭州、上海等其他城市的朋友都以這種方式發展,而且賺了個盆滿缽滿,讓楊盛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更主要的是,他看到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越早擁抱,越早享受”。

  6年前,商城三區二樓“酷玩內衣商行”的潘國輝也開起淘寶店鋪,近幾年又在阿里巴巴平臺上做起批發生意。他通過網絡平臺發展了不少臺灣、香港等地的客商,他感到,隨著網商的迅速蔓延,網上的生意更好做。

  在商城四區,以零售為主的鞋革經營戶幾乎每家都是線上線下齊頭并進,一到下午發貨時間,店家們更是忙碌。不少商家反映,生意好的時候,100來單的生意不在話下。

  正如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所言:“當互聯網成為新的生產力,互聯網思維將成為企業‘標配’。”雖然當前不少經營戶在面對互聯網時確實存在著轉型的困惑,但是無論轉與不轉,都無法阻擋時代的腳步。

  新要求催生新格局

  在市場里,以批發為主的經營戶們在猶豫中慢慢試著改變經營模式,而受沖擊更大的實體零售商,改變的腳步比批發商們邁得更快。林紅經營著一家中老年服裝網店,此前,她已開了5年的實體店,看到網店慢慢興起,她便果斷關掉門店,開始了網上經營之路,唯一不變的是,進貨渠道依然選擇商城。

  開童裝的張津略不同于林紅,實體店之外再開網店,但他也在商城的童裝市場進貨,因為貨源多,且大多為廠家直銷,在價格上仍持有競爭優勢。

  在經營網店后,林紅感覺很累,她說:“一個人撐不起一家網店。”于是,她先后把父母、弟弟都拉進了“店”,“進貨、拍照、上傳、發貨、售后、換貨、補發……忙的事特別多。”

  盡管難做,但網商人數在劇增。“以前說一塊磚頭砸下來能砸到一個大學生,現在是一塊磚頭能砸中好幾個網商。”林紅不時調侃著。

  除了人數增加外,網商的要求也在不斷多樣化。“我是做網店的,能提供實物圖片嗎?”在商城中,不少經營戶常會遇到這樣的要求。因為,不少網商都感覺,制圖費錢又費時。楊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買攝影器材花了5000多元,一個貨號一個顏色拍照做圖需要180元,按照一款服裝兩種顏色計算,加上模特費用,一套圖片需要460元,另外還需人工客服的工資等。特別是許多實體店再配網店的經營戶,往往會因為“兩頭顧”而導致“兩頭失”。

  顧客的需求讓商城作為批發市場也在作經營策略的適時調整。去年9月,商城成立了臺州市路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兩個月后,整個市場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據了解,今后電商公司將引進有實力的第三方合作機構,貫通運營、設計、營銷、美工、物流、結算等環節,打破線上線下融合的“技術壁壘”,并盡可能地為商戶爭取政策扶持。

  “在尋找網絡角色定位的契機下,我們努力從一個物業‘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通過移動終端‘微商城’的打造,讓商城變得更有親和力,更接地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婉玲說。

  另外,即將啟幕的新商城,在市場五樓專門設置了“網商中心”。“目前來看,電子商務縮減了中間的交易環節,受到大家歡迎。新商城不僅在經營規模、類別、檔次上有所升級,更需要軟件和服務的全面升級。雖然實體市場的電商發展,目前在國內外都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但是我們力求突破,走出自己的特色。”商城董事長虞小剛希望,商城能做出個不一樣的“互聯網+”。

 

原標題: 商城批發市場:走在“互聯網+”的路上

標簽: 互聯網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