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臺灣鰻鰍“游”進三門灣
2015年05月27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通訊員 李貝妮 記者 朱小兵

  有一種泥鰍,體型比普通泥鰍大三四倍,成年后有近半斤重,身長達16至20厘米。三門縣亭旁鎮的九連池家庭農場就養殖著這種素有“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和“水中人參”、“鰍中之王”之美譽的“臺灣鰻鰍”。

  “我是去年8月份開始養殖的,目前共有17口養殖塘,面積約15畝。”5月21日,農場負責人“80后”賴常產接受了相關采訪。

  賴常產是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小伙,偶然機會,從朋友那得知養殖“臺灣鰻鰍”收益可觀、前景良好,加之對養殖有著濃厚興趣,就萌生了養殖“臺灣鰻鰍”的想法。

  經前期準備,去年8月份,賴常產開始養殖“臺灣鰻鰍”。他把家安進了養殖場,早晚定時、科學地喂料,還時常上網查詢資料,參加培訓,想方設法提高鰻鰍的成活率。“我養的鰻鰍成活率可達95%。”他說。

  和普通泥鰍相比,“臺灣鰻鰍”外表上沒有多大異處,就是體型比普通泥鰍大一些。但它不僅營養價值高,食用口感好,還可入藥,《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鰻鰍一般都是早、晚才會出來覓食。”賴常產拿網兜在一口塘里兜起了一網肥大的鰻鰍。“現在還不算大,等到8月份上市的時候,鰻鰍會更肥,到時候才能賣個好價格。”

  “雖然還沒上市,但已有不少客戶前來預定。”賴常產說,“如果養殖得好,每畝每年純收益可達5萬多元。”

  規劃有序的養殖塘、沿岸種植的水果、生態放養的土雞……如今,養殖場已初步實現了生態混養模式。“雞糞可以肥沃養殖塘的泥土,果樹既可以美化環境,還能給鰻鰍適當遮陽,可謂一舉兩得。”賴常產說,下一步,他計劃擴大規模,在養殖塘里再分層養一些田螺。同時,增種一些市面上稀缺的水果樹苗,提高農場收益。

 

原標題: 臺灣鰻鰍“游”進三門灣

標簽: 養殖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