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牙齒才算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牙齒健康的標準是:80歲的老人至少應該有20顆功能牙,就是能夠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動的牙。
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衛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沒有口腔疾病,細化的標準為: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牙齒的健康保健很重要。”牙科專家表示,因為口腔內有復雜的神經和肌肉間隙,與全身的器官都有聯系,“拖延治療往往加大了患病風險,還會增加相應的治療費用。”
那么,常見的牙齒問題有哪些,是如何形成的,又會誘發怎樣的健康隱患?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牙周病可誘發多種疾病,糖尿病人、孕婦需警惕
“牙周疾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有關。”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應于康介紹,它主要表現為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移位、咀嚼無力等,嚴重者牙齒可自行脫落或者導致牙齒的拔除,并伴有溢膿、疼痛等癥狀。
據了解,由于牙周疾病早期癥狀不易引起重視,造成牙周組織長期慢性感染,炎癥反復發作,不僅損害口腔咀嚼系統的功能,還會影響心臟、肺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的功能。
“特別是糖尿病人,要警惕牙周病。”應于康表示,這是由于兩者會產生相互影響,“血糖控制不好,牙周疾病會越來越嚴重;牙周病不及時治療,血糖控制也相對弱一些。”
此外,育齡婦女也要格外注意。“相對正常人而言,妊娠期和青春期的牙周病也會加重,這是受到體內激素水平升高的影響。”應于康說,即使孕婦牙齒健康,孕期內也會牙齦腫痛、易出血,“生完小孩后會有所好轉。”
應于康建議,備孕的育齡婦女最好先去醫院檢查下牙齒,處理好各類問題后再懷孕,“若懷孕期間,牙周疾病癥狀明顯的,還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齲齒已成世界第三大疾病,發病率極高
齲齒(俗稱蛀牙)是細菌性疾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齲齒的發病率非常高,幾乎人人都有,防不勝防。”應于康說,除了人體自身的易患齲體質,不良的衛生、飲食習慣及不正確的刷牙方式,都會增加患齲幾率。
應于康說,雖然齲齒與全身系統性疾病沒多大關系,但若不及時治療,會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
若齲齒已經開始疼痛,那牙神經有可能就要爛掉,牙齒脆性變大。更糟糕的是,若根尖出現問題,那就要拔牙了。“拔牙時,如果原有的炎癥沒控制好,還會引起亞急性心內膜炎。”應于康說。
相對成人來說,兒童齲齒的發病率更高。因為乳齒鈣化程度低,易受細菌侵蝕而蛀壞。加之兒童喜歡吃甜食,若口腔衛生習慣不好,出現一點齲患就會蛀得很快。
“家長對此要特別關注,定期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牙齒。”應于康說,并叮囑小孩少吃甜食、及時刷牙漱口。如果發現蛀牙現象,應盡早就醫。
原標題: 牙齒問題拖延治療會加大患病風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