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阿里研究院發布了“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縣”榜單,對全國近2000個縣或縣級市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全面了分析。
榜單中,浙江數量最多,有41個,近占半壁江山。其中,義烏、永康分別位列第一、第三。
浙江5個城市躋身前十強
網商活躍網購消費群體大
浙江躋身前十名的縣有5個,分別是義烏、永康、桐鄉、海寧和天臺。41個電商百佳縣中,金華、臺州和溫州各6個,嘉興、麗水和寧波各有5個。
據研究發現,一個地區電子商務的繁榮與否,與當地小企業、創業者和消費者應用電子商務的活躍程度緊密相關。比如位居電商榜首的義烏,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153億元,當地網商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通的賬戶總數超過24萬個,遠遠超過實體商鋪的數量。
但要在電商百佳縣中榜,并不僅僅要求當地有數量上規模的活躍網商,還要有活躍的網購消費群體。
阿里研究院正是根據網商指數、網購指數兩個一級指標以及四個二級指標(網商密度指數、店均網絡交易指數、網購消費者密度指數、人均網絡消費指數),從側面反映各地電子商務發展情況。而這些縣市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與本地縣域經濟繁榮程度緊密相連。
在部分電子商務蓬勃的縣市地區,農村電子商務是近年的發展亮點,有一大批村民通過電子商務創業,集中體現為當地涌現出多個“淘寶村”,浙江溫嶺就有7個。
“互聯網+”縣域經濟受關注
建立電子商務生態體系很關鍵
關于近年廣受關注的“互聯網+”與縣域經濟相融合現象,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分析認為:“發展互聯網經濟不是一個靠刺激內需的短期思維,而是內生驅動的經濟新模式,是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解決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問題的新范式。”
從義烏、桐鄉等電商百佳縣的成功經驗來看,縣域電子商務快速、持續發展,拉動了當地企業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大規模參與、相互促進,同時也加強了電子商務逐步與縣域經濟深入融合。相反,有個別縣域在發展電子商務時,由于過于依賴少數企業推動、過于注重短期成績,導致當地小企業、創業者的參與熱情不高,電商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也未能形成氣候,因此,這些縣域與電商百佳縣失之交臂。
當下,政府、企業、媒體、學界等高度重視“互聯網+”,為電子商務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大環境,也為縣域發展電子商務提供新的機遇。高紅冰建議:“縣域電子商務長遠發展的關鍵,在于建立縣域電子商務生態體系,包括鼓勵大眾創新,政府提升面向互聯網經濟的公共服務,逐步建立本地化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企業、政府、學校、協會多方參與、持續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等。”
據了解,這是繼2013年后,阿里研究院第二次對全國近2000個縣或縣級市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全面分析。
原標題: 浙江41縣上榜全國電商百佳縣 義烏永康排前三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