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是什么在傷害他們
2015年04月07日 來源: 臺州日報 盛鷗鷗 徐 曄

  當說到環衛工人,用起早摸黑和車水馬龍來形容他們的工作時間和工作環境,最貼切不過。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用汗水換來了我們城市的干凈。然而,越來越多的車窗拋物、越來越快的車速、越來越亂的電動車等,卻成為他們的最大傷害。

  在電腦上輸入“環衛工人被撞”這一關鍵詞,網頁上接連跳出了近段時間發生在濟南、沈陽、蘇州等地的環衛工人被撞慘劇,他們和蔣桂敏一樣,在承擔“城市美容師”這一責任的同時,也在承受各種危險。是什么原因讓環衛工人屢屢被撞?受傷之后的他們又遭遇了哪些困境?記者結合市區發生的幾起案例,梳理出其中幾項主因。

  車窗拋物,成難以承受之“重”

  記者調查發現,環衛工人道路作業時發生被撞事故的原因存在多樣性,但車窗拋物占了較大比重,成為他們難以承受之“重”。此次蔣桂敏被撞,正是這個原因。

  “很多車主在等紅綠燈時,習慣性向窗外拋垃圾。”黃巖環衛處工作人員翁女士告訴記者,基于工作職責,環衛工人看到這些后會上前清理,“這時只要綠燈一亮,車輛就會開動,容易發生事故。”更別說,有些垃圾是在車輛行進過程中扔出的,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大。

  此前,路橋環衛部門曾做過一項統計,以路橋大道其中三公里長的路段為觀察對象,結果顯示,非車輛高峰期一小時出現車窗拋物就達52次。

  “若車主在路口等紅綠燈時,存在不按規定車道行駛或搶道現象,那么環衛工人出事故的概率就會上升。”路橋環衛處主任張文旺表示,不過,相比早前,經過一系列安全宣傳后,市民的文明意識及素質也有所提高了。

  路越好車越快,受傷越重

  對很多椒江的環衛工人來說,椒江大橋路段并不受歡迎,甚至可以說有點讓人害怕。椒江環衛處工作人員阮將富解釋,這是由于椒江大橋上曾發生過比較嚴重的環衛工人被撞事故,這才讓不少人望而生畏,“去年5月就有兩起。”

  環衛工人賀振江,至今還對那場事故有些后怕。

  當時,賀振江正在椒江大橋上清掃路面,緊挨著一旁的輔道,沒有任何違反交通規則的不當行為。突然,后方有輛小貨車毫無預兆地撞了上來,躲避不及的他被撞斷了三根肋骨。好在,傷勢恢復后的賀振江還能繼續工作。

  而50多歲的安徽人馬鳳義就沒有那么幸運,在椒江大橋上被轎車撞倒后,不僅腳筋、肋骨都有斷裂,頭部也受了傷。最終,被鑒定為十級傷殘的他無法再工作,只能回老家休養。

  阮將富說,一些路況好的路段,車速較快,“對環衛工人的威脅就更大。”

  黃巖環衛處副主任崔海虹說,就黃巖而言,二環線以內的城區道路和82省道延伸段等快速路段發生事故的頻率差不多,“區別在于事故的嚴重程度,城區道路車速較慢,事故相對來說會輕一些。”

  碰到這些車和時間段,事故更加多

  環衛工作,是個起早摸黑的活。記者調查了解到,以椒江為例,每天最早的道路清掃作業從5時開始,最晚一班環衛工人工作到晚上9時30分。從環衛工人被撞的事故時間來看,視野效果不佳的早晚時段事故相對集中。“還有雨天、霧天,也都比較危險。”張文旺說。

  記者從三區環衛部門了解到,就撞傷環衛工人的車型來說,主要有私家車、小貨車、電動車、摩托車等。阮將富說,特別是一些車速越來越快的摩托車、電動車,已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開發區商業街清掃的環衛工人周素芳,就曾無緣無故地被一輛摩托車撞傷。”

  去年12月13日晚6時,正在黃巖引泉路附近清掃路面的莊素云,從垃圾中轉站倒完垃圾出來時,被一輛自西向東開來的電動車撞倒,右腳踝粉碎性骨折。

  “當時天色已晚,路上視線不好,肇事者沒有注意到正在工作的莊素云,釀成了事故。”崔海虹說,類似情況也比較多,負責黃巖西客站附近保潔的一名環衛工人,就在早上6時被一騎電動車的菜販撞到,“所以,市民早晚行車更要謹慎慢行。”

  受傷之后,如何索賠成難題

  從受傷到治療再到結案,環衛工人的賠償程序要經歷一段時間。“有些環衛工人出的事故比較嚴重,致殘或生活不能自理,賠償問題確實很難解決。”椒江環衛處一位姓陳的副主任坦言,時間長久的甚至要拖三四年。

  更棘手的是,有些車主肇事后逃逸,致使受傷環衛工人索賠無門,這類現象主要集中在未上保險的電動車、摩托車。

  “這給受傷環衛工人的利益維護帶來了極大難題。”現在,阮將富還在忙著周素芳的賠償手續,肇事者付了2000元后就再也聯系不到,剩余的幾千元醫療費沒了著落,“雖然向法院起訴后已判下對方賠償,但面臨無人執行的尷尬。我們只能等最后期限過了,再申請強制執行。”

  “電動車肇事逃逸很嚴重,索賠很難。”對此,崔海虹也深有感觸,“好在環衛部門給每個環衛工人都買了保險,傷者可以從保險公司得到一定賠償。”

原標題: 是什么在傷害他們

標簽: 環衛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