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浙江省科技廳召開科技治水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5年“五水共治”科技專項行動計劃》和《“五水共治”技術參考手冊》,進一步強化科技治水支持力度,為下一步推動“五水共治”工作裝上了新的科技“引擎”。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市“五水共治”全面鋪開之年,也是科技支撐治水工程的一年。“目前治水工作已經由‘外科手術式’轉向‘培根固元’的階段,需要充分發揮科技支撐的關鍵作用。”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靠水吃水,我市一直是水產養殖大市。如果養殖造成水污染,無異于涸澤而漁。而《水產養殖廢水循環回用研究項目》正是我市一項研究水產養殖廢水回用相關技術的項目,也是我市科技治水的一項內容。該項目通過分析南美白對蝦養殖廢水處理設施的污染物處理效果,掌握一套適合南美白對蝦養殖廢水循環回用的模式,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水產養殖廢水回用的養殖模式。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將為臺州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包括《水產養殖廢水循環回用研究項目》在內,目前,我市已有三項“五水共治”科技攻關項目獲批立項:《生物氧化地表水除錳技術的生產性應用研究》,是在不改變構筑物的前提下,減少千噸水的需礬量和需氯量,除錳工藝流程簡單!陡咝d負載氮摻雜有序介孔碳在氯代苯酚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是為解決氯代苯酚廢水處理提供技術支持,改善醫藥化工園區及臺州主要河道周邊的居住環境。
科技項目接連立項,是我市科技治水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勇于創新,加強技術科研攻關,走出了一條綠色的科技治水路徑。
通過利用現代地理信息、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造“大數據”智慧治水平臺,開啟了科技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的全新模式,實現了“五水共治”作戰一張圖、管理一盤棋的效果。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12026條、總長14796公里的河道,37個污水處理廠等所有普查信息全部錄入到平臺并定位到地圖上,每條河道的基本情況和污染組成、全市的管網建設和規劃情況一目了然。
基于該平臺,我市組建了由市治水辦和相關部門組成的四級督查隊伍,全市5646名督查員配備了終端設備上崗,解決現場督查中發現的,或是群眾通過平臺舉報的問題。此外,還借助平臺開展了65條重點考核河道、125條百河競賽河道的污染源普查、河道監控、月度水質檢測和考核排名。
治水不停,科技不止。市科技局工作人員表示,“五水共治”是一場持久戰,下階段,他們將緊緊圍繞《2015年“五水共治”科技專項行動計劃》,從技術需求征集、專家精準服務、技術難題公關、科技成果示范和環保產業提升五個方面入手,更好地發揮科技在“五水共治”工作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原標題: 我市積極探索科技治水新路徑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