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市堅持“圍繞經濟抓治水,抓好治水促經濟”的思路,以“五水共治”擴大有效投資、激活治水產業、倒逼產業轉型、盤活社會資源、力促“兩美”建設、助推城市創建等“六輪驅動”助力經濟發展,既“出錢治水”更“治水生錢”,不斷推動臺州經濟轉型升級。
技術改造化為經濟效益
玉環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當地拉絲企業每年消耗的鋼棒材數量巨大。因汽配企業生產需要,一部分出售的鋼棒材事先必須去除表面氧化皮。
玉環縣“五水共治”辦公室信息科副科長蔣定杰介紹,以前國內處理工藝以酸洗為主,酸洗過程中產生的酸霧和廢酸液,含有大量亞鐵離子和鐵離子,達標排放非常難。
為徹底改革酸洗工藝給環境造成的危害,玉環縣研制出一種免酸洗除銹工藝,并在全縣拉絲企業中推廣。“這種工藝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除銹,不僅從源頭上減少了環境污染,更降低了生產成本。”蔣定杰說。
據了解,每噸采用免酸洗除銹工藝要比酸洗工藝節約70余元,按照全縣拉絲產量15萬噸保守計算,年可節省成本1000多萬元,年節水4500噸。
椒江區加快醫化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去年前三季度化工廢水排放量7289噸/天,同比減少33.8%。臺州制藥龍頭企業海正藥業去年投入8000萬元建成的密閉式廢水處理裝置,日處理能力5000噸。該公司還投資900萬元,新建了兩套利用陶瓷滲透膜和反滲透膜技術的中水回用系統,每天可回用約2000噸中水,年可減少廢水排放約60萬噸。
溫嶺市鼓勵企業引進高科技流水線對傳統工藝進行升級,去年1至11月,制鞋業地稅、國稅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21%和22.73%,實現治水和產業轉型的同步推進。
激活治水產業
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進,與治水相關的一大批產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五水共治”不僅為臺州治出了青山綠水,還激活了全市的治水產業。
記者從市“五水共治”辦公室了解到,自2014年初“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我市管業產業得到“井噴式”發展。
市“五水共治”辦公室工作人員張章蓬介紹,截污納管工程全面推開,拉動了大管子產業快速發展。去年上半年,永高集團產值同比增幅達29%,下半年則有大管子訂單十億元,已成集團的主營業務。而在偉星集團,去年上半年大管子產值同比也大幅增長,下半年大管子訂單也基本排滿。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1至11月,永高集團和偉星股份等公司的產業產值同比增幅分別達7.6%和29%。
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市水環境生態修復產業應運而生。環境工程公司紛紛成立,目前全市注冊成立相關的環境工程公司十多家,預計全市生態治水年產值接近一億元。
此外,去年一年,市政基礎工程建設產業爆發性發展。政府加大對治水項目的投資,極大地推動了市政基礎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
治出“美麗經濟”
去年10月20日,“治水美鎮·浙江樣本”50強名單公布,臨海小芝鎮、路橋新橋鎮、仙居下各鎮、天臺石梁鎮等九個鄉鎮當選為治水美鎮,成為“浙江樣本”。據悉,此次評選臺州的數量為浙江11個地級市最多。
去年一年,天臺縣做足水生態文章,通過建生態堤壩、生態濕地、生態綠道、生態修復等途徑,增強水體吸污自凈能力,重建“會呼吸”的河流,治水治出“美麗經濟”。
據了解,天臺縣平橋濕地通過治水建成一個休閑景點。去年十一黃金周,吸引游客三萬人,農家樂收入30萬元,游船收入日均超5000元。雷峰漂流,在去年暑假,接待游客五萬余人,漂流門票收入超300萬元,帶動農家樂收入80萬元、特色農產品銷售150萬元。
生態化治水的開展,還帶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和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全市各地農家樂等鄉村游方興未艾。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267萬人,實現直接營業收入6.93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1.1%,24.9%,為游客提供節假日休閑放松服務的同時,實現了村強民富,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增長。
“五水共治”促進了鄉村美麗經濟的發展,鄉村美麗經濟的發展更反過來為“五水共治”提供利好條件。“全市各地通過生態治水創造生態紅利,轉型發展‘美麗經濟’,反哺治水。”張章蓬說。
原標題: 從“花錢治水”到“治水生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