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聽說過闌尾炎,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外科疾病。但是你知道嗎,還有一種外科疾病,發病率和闌尾炎一樣高,而且危險性比闌尾炎還大。如果治療時間耽誤太久,就可能引起腸壞死,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這種疾病就是腸梗阻。
嘔吐+腹痛不要忍
最好去醫院排查
記者林櫻
腸梗阻危害性比闌尾炎更高
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何斌介紹,對于腸梗阻的專業表述,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通俗講,就是腸子被堵塞,就像水管被堵住了,里面的東西過不去了。”
據了解,腸梗阻是最為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發病率幾乎和人們熟知的闌尾炎一樣多。“不管什么時候,病房里腸梗阻患者人數都和闌尾炎差不多。”
何斌表示,腸梗阻發病率和闌尾炎相仿,但在危險性上更甚。“腸梗阻比闌尾炎危險性要高,一旦被確診,只有少數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方法進行治療,大多數的患者都要馬上做手術,盡快排除梗阻,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他說,如果延誤時間太久,很有可能造成腸壞死、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并發癥反應,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公眾知曉率不高
何斌表示,雖然腸梗阻發病率高,患者眾多,但公眾對其的知曉率非常低。“很多人都知道闌尾炎,卻對腸梗阻一無所知。”對此,何斌有些無奈。
腸梗阻的典型癥狀主要有腹部陣發性絞痛、惡心、嘔吐、腹脹、便秘、肛門停止排氣(即不能放屁)等。但因為對腸梗阻不了解,不少患者發病的時候常常想當然地認為肚子痛、嘔吐之類的癥狀就要先去看內科。“很多患者被查出腸梗阻后,聽說需要手術治療,都非常意外。”他說。
腸粘連和腫瘤最易造成腸梗阻
何斌告訴記者,導致腸梗阻的情況非常多。腸粘連、腫瘤或腸管炎癥、腸外腫塊壓迫、絞窄性疝、腸套疊、腸扭轉,膽結石或腸石進入腸道,甚至糞便團塊或者蛔蟲團堵塞腸腔等都會導致腸梗阻。“其中腸粘連和腫瘤導致的腸梗阻是最為常見的。”他說。
腸粘連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腸管與腹腔內臟器之間發生的不正常粘附。正常情況下,腸管與這些組織是不會粘在一起的,出現粘連大多是患者以前接受過腹腔手術引起的,也有部分是因為炎癥等疾病引起。
如果腸道內長了腫瘤,堵塞腸管也會引起腸梗阻。或者是腸道外有腫瘤存在,壓迫腸道,導致腸梗阻的發生。
除了這兩種情況,臨床上腸扭轉也是導致腸梗阻的常見原因。
有以下癥狀要小心
何斌說,如果出現了以下這些具體癥狀,就要考慮是不是出現腸梗阻了。
第一個典型癥狀是腹部的絞痛。“腹部陣發性的絞痛,發作時會有腸鳴,患者自己會覺有‘氣塊’在肚子里動來動去,但到了某一部位就過不去了。有的時候從外面就能看到自己的腸子蠕動的情況。”
第二個典型是嘔吐。在腸梗阻的早期,病人會出現嘔吐,吃口飯或喝口水都會吐。如果嘔吐出現得早、頻繁,那么可能是高位腸梗阻(腸道剛開始的位置的梗阻)。反之,如果出現得晚,吐得少,吐出的東西像糞便,那么可能是低位腸梗阻(腸道末端的梗阻)。
第三個典型癥狀是腹脹。梗阻發生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腹脹,其程度與梗阻部位有關。高位腸梗阻腹脹不明顯,低位腸梗阻及麻痹性腸梗阻腹脹顯著,遍及全腹。如果腹部隆起不均勻對稱,則是腸扭轉型腸梗阻的特點。
第四個典型癥狀是沒有排氣排便。完全性腸梗阻發生后,病人多數沒有排氣排便。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腸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腸內尚存的糞便和氣體,仍可自行排便或在灌腸后排出。
何斌提醒,因為有些癥狀相似,急性腸梗阻容易被誤診為腸扭轉、闌尾炎等,所以患者若出現以上的癥狀,要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
原標題: 腸梗阻延誤治療很危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