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陳金彪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市長
葉飛帆全國人大代表、紹興文理學院院長
徐愛華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曹克堅全國人大代表、開山集團董事長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總會擦出絢麗的火花。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
“兩化”深度融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圍繞這些話題,浙江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認識新業態
【浙江經驗】
去年4月和5月,省政府相繼出臺《關于建設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兩化”深度融合被進一步放到更突出、更重要位置。
【代表建言】
“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意義重大。這方面,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部署,并穩步實施。”陳金彪代表說。
“為什么每到經濟拐點,‘傷風感冒’的總是溫州企業,這和產業技術含量低有直接關系。”陳金彪代表說,溫州經濟仍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大多處于產業鏈低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當下,隨著原材料、勞動力、融資等成本的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
如何尋求突破?他認為,必須走“兩化”深度融合之路,通過技術改造、機器換人等手段,推進產業升級換代,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創新能力,獲取更多的盈利空間。溫州市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打造工業企業“升級版”的重要抓手,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工業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走信息化之路。
曹克堅代表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減弱,唯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打造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浙江制造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口,爬過這道坎,就能實現從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其中關鍵是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擺出新姿態
【浙江經驗】
“十一五”以來,浙江信息技術產業年均增長速度在25%以上。浙江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國家示范區。
【代表建言】
面對“兩化”深度融合的大勢所趨,企業是否擺正心態,成為能否適應這一新常態的關鍵。
陳金彪代表認為,促進“兩化”深度融合,企業必須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在這方面,浙江已具備較為成熟的政策和技術條件,關鍵是企業能不能勇于面對,并有所作為。
徐愛華代表說,當前我國制造業處于提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不僅表現在傳統產業、落后產能上,某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如此,導致制造業發展出現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國家要重視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制定出臺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另一方面,企業家要及時轉變發展理念,適應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新變化。
葉飛帆代表認為,在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上,高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由于“兩化”深度融合涉及多門學科、多種技術,高校要大力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面向不同工業領域,積極推動信息技術進步和新產品研發,并利用人才資源優勢,組織跨學科團隊,幫助企業技術攻關,讓企業更好適應“兩化”深度融合新常態。
適應新常態
【浙江經驗】
今年,我省將抓住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兩大應用,探索“兩化”深度融合的推進載體、機制和模式。
【代表建言】
面對美好的藍圖,唯有下定決心,將“兩化”深度融合落到實處,才能將藍圖變為現實。
陳金彪代表說,“兩化”深度融合的內涵很豐富,包括信息化、智能化和傳統工藝的對接,工業產品通過網絡營銷開拓市場等。政府應該加強對企業法人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同時要大力培養與之相適應的技術人才。
徐愛華代表認為,當前我國信息化、互聯網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但如果實體經濟不能有效提升,這種優勢很快就會喪失。只能依靠創新,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進制造業,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曹克堅代表建議,人大在立法和修法時,應考慮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政府有關部門應主動作為,特別是要排除一切阻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的因素,制定具體措施支持企業的創新活動、幫助企業轉化創新成果。
原標題: 浙江代表談兩化深度融合:浙江制造怎么變“智造”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