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城區里的“老堵”怎么治?
臨海今年全面推行
“微循環工程”
日前,住在臨海城關紅喜公寓的陶先生向本報民情365反映,小區門前的藍天路越來越堵,尤其在高峰期,經常被“塞”得動不了,希望有關部門想辦法整治。
昨天,記者從臨海治堵辦了解到,在老城區中,類似藍天路這樣的“老堵”,有望得到整治和解決,該市今年將全面推行交通整治“微循環工程”。
昨天上午,記者在藍天路觀察。“車子在路兩邊停靠,肯定要堵死的。”說到這條路的擁堵,陶先生直搖頭。他說,堵得最厲害的是早晨上班時間,有時真急死人,因為堵在小區門口出不去,到單位時經常遲到了。記者去的時候還不是高峰期,路兩邊都已停滿車,留下的空隙車子很難交會。
藍天路在臨海老城區,連接人民路和臺州府路,長約150米,寬約7米。包括紅喜公寓、杏花新村等,好多個小區門口對著道路,人流量和車流量居高不下。這條小且不長的支路,店鋪繁多,記者發現路兩邊有醫院、酒店、美容美發各類服務行業。
“早上為什么堵得厲害?最主要的是早餐店多,來吃早點的車主亂停車。”杏花新村居民阿滿說,要想解決擁堵,先得解決亂停車問題。為此,阿滿建議,有關部門得抓緊在路邊劃停車位,可以錯位劃單邊車位,有利于在堵塞時疏通。
“這應該是歷史‘欠賬’,即支線承擔著主干道的功能。”關于藍天路的擁堵和整治問題,昨天中午,記者采訪了臨海市治堵辦常務副主任、臨海市交警大隊副大隊長葉衛星。他說,臨海老城區內,如藍天路這樣的路還有很多,在城市化過程中,原先規劃建造的支線及附近的小區,遠遠滿足不了汽車發展的需要。他說:“像紅喜公寓、杏花新村,里面的停車位根本不夠,居民只好將車子停到藍天路上。以前劃過停車位,但無法滿足需求。”
那么,有什么辦法解決這樣的“老堵”問題呢?
“在確保城市主干道暢通的前提下,我們一直在探索解決辦法。”葉衛星介紹,從去年開始,臨海重點在醫院、學校、超市、政府重要辦公窗口、景區等“五點”,進行交通“微循環工程”試驗,已基本取得成功。如臺州醫院門前的府前街,對其周圍實施“微循環”整治后,效果非常明顯。因此,今年這項工程將在臨海老城區全面鋪開。
何謂“微循環工程”?葉衛星解釋,即對“老堵”的支線周邊進行整體組合整治,包括運用科技手段、道路工程改造、現場監管等各種設施。“我們打的是一套組合拳,希望得到市民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為城市暢通作出自己的努力。”
原標題: 臨海今年全面推行“微循環工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