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正文
一只馬桶蓋擊中“中國制造”痛點?
2015年02月13日 來源: 錢江晚報

  不久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在微信朋友圈里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論。

  媒體報道紛至沓來,有報道形容“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蓋已至瘋狂狀態”。互聯網上,一場被馬桶蓋掀開的風暴也隨之刮起。人民日報還為此發表評論《馬桶蓋的潛力》,分析說國人赴日搶購馬桶蓋有深層原因。

  國人海外采購果真如此瘋狂?為什么大家寧愿不遠萬里、舍近求遠,去買一只馬桶蓋、背一只電飯煲?中國現在火箭衛星都能搞定,中國企業怎么就做不出高精尖的小家電呢?國內中產階層日益壯大,堅守制造業的中國企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囧狀,怎么就將那么大塊市場拱手相讓呢?

  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杭州蕭山機場、海關、浙江各大旅行社的空中達人以及浙江外貿公司的資深業務員,從他們那里了解了國人海外購物的一線信息。

  與此同時,我們也設法找了幾位堅守制造業的浙江企業家,聽聽他們對中國制造與國外先進同行的差異理解。

  “中國制造”服氣不服輸,可以嗎?

  一線報告

  時光往前推幾年,走在巴黎街頭,常能見到拎著大袋小袋奢侈品的中國人。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要么自己出國掃貨,要么找人海外代購。其中有很多人,像吳曉波文中描述的那樣,從國外帶回各種生活用品。

  2015年初,由瑞郎帶動的貨幣戰爭一觸即發,日元、韓元大幅度下跌,日本端出諸如“擴大游客免稅商品范圍”等種種利好,熱切盼望中國游客去幫著拯救經濟。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旅行團出發去日本。

  記者從杭州市旅委了解到,目前最受杭州游客喜愛的出境游目的地國家是韓國、日本和泰國。那么,浙江游客海外購物,最熱衷淘的是什么商品?究竟有多瘋狂呢?

  免稅店的化妝品專柜,連人都擠不進去了

  掃貨熱點:面膜、榨汁機、洗衣球

  據韓國關稅廳統計顯示,從2013年初到7月,中國人在韓國免稅店消費約8.6億美元。他們到底買了些什么?

  陳紅是浙江光大國旅日韓部的資深領隊,聽完記者的提問后,一臉激動地回應,“不管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我帶過的團里,每人至少是一個行李箱加一個紙箱扛回國的。”

  “去韓國肯定要買化妝品,像‘蘭芝’和‘WHOO后’這兩個牌子在韓國各大免稅店的專柜,都擠不進去啊。”

  陳紅說,“有游客反映在日本要跑好幾家店才能買到想要的藥妝,但在韓國不太會出現缺貨的現象。韓國人已經摸熟了中國人的消費喜好。每次我帶團進免稅店,就能看到一大群中國游客一窩蜂地在幾只大紙箱旁(搶貨),韓國人隨時準備補貨呢。”

  “中國游客最喜歡的是面膜,各種面膜是購物清單里的必選項目。之前流行買蝸牛面膜,也是因為受韓國綜藝節目的影響,現在買得比較多的是‘可萊絲’和‘麗得姿’面膜,國內的微商也在狂打這兩個品牌。韓國很多面膜都是打包出售的,有些小姑娘一買就是一兩百片,平均下來每片也就五六塊錢,真可以說是‘面膜當飯吃’啊。”

  陳紅還向記者講了一個明顯的趨勢,“這兩年大家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像最便宜也要2400—2800元的惠人牌原汁機,因為榨出來一點果渣都沒有,很受中國中高端消費群的認可。韓國電飯煲也很受歡迎,去年初我帶一個團到濟州島玩,有一戶人家,5個人,總共買了6只福庫牌電飯煲,應該包括替親戚朋友買的吧。”

  “中國人也不是只買貴的生活用品,有些國內買不到的剛需品,他們也會買。這兩年我帶的團里,幾乎一半以上的人會買韓國的負離子納米洗衣球,性價比高啊。它的去污能力很強,而且洗完后衣服上的殘留味道沒有洗衣粉洗的味重。最新一代的洗衣球承諾能用十年啊,你想想,3個洗衣球500塊錢,能洗十年,這成本比十年的洗衣粉費用低多少呢?”陳紅說。

  人手一只電飯煲、保溫杯都已經不稀奇了

  掃貨熱點:保溫杯、電飯煲,最近增加了馬桶蓋

  杭州蕭山機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年飛日本的航線越來越多,杭州人帶回來的東西林林總總,大至家電,小至無印良品的衣服,女生最愛的透明雨傘、藥妝、營養品、酵素,甚至還有衛生巾、洗衣液。

  在杭州一家保險公司工作的錢帥上個月赴日本跨年游。她對記者說,“我最喜歡的是銀座和松屋百貨一樓那些YSL和BURBERRY的小手帕,價格多在100元以內,是日本人拿來包東西的‘風呂敷’。我買了好幾塊回來送朋友,高大上,又實用。”

  “到日本必買的肯定是藥妝啦,便宜,又真心好用。像‘資生堂’的卸妝液,國內專柜賣200多塊,現在趕上日元貶值,在日本買折合人民幣也就90多塊,便宜了一半多啊。另外,像眼藥水、防蟲叮咬液、‘花王’眼罩、治療腰酸背痛的赭石刺痛貼、小孩子的防撞貼、能延長鎖水效果的面膜貼……幾乎每個游客購物籃里都有。”

  錢帥說,“大阪的心齋橋是中國游客認定的藥妝采購地,在那里還可以逛逛超市和百元店。百元店么,顧名思義就是售賣100日元的東西,現在相當于人民幣5塊多,水果刀、螺絲刀、指甲鉗……真的是物美價廉。日本的刀制品才真正稱得上是刀啊,相當鋒利。我在國內買的一把十幾塊錢的小刀,有一次切凍香腸就斷了。他們的指甲鉗設計得很貼心,有放大鏡功能,我買了五六只給家里的老人。”

  與老公去日本九洲度蜜月的羅女士收到記者采訪的微信時,剛剛在秋葉原大采購完,坐上大巴。“里面實在太瘋狂了,尤其在保溫杯和電飯煲這兩個專柜,一臺電飯煲動輒也要上千塊啊,就跟不要錢似的,大家撲上來就是搶。”羅女士說,“日本是電器大國,電飯煲做出來的飯就是香,保溫杯里的水放一天還是滾燙滾燙的。我自己買了一臺‘日立’電飯煲,一次可以煮6—8個人飯量的規格,很適合大家庭使用,人民幣是3000多塊;還買了一把電熱水壺和一個炒菜鍋、三個象印牌保溫杯。”

  “日本的價格和國內的相差不是一點啊,國內真是殺豬價了,拿虎牌的一款電飯煲為例,超市里賣8999元,在日本只要3600多元。聽導游說,我們這個團一行20多人一共拎了30多只電飯煲上車,也是醉了。”

  羅女士繼續在微信上回復記者,“買電飯煲和保溫杯什么的已經不稀奇了,我五年前和大學室友去日本玩,印象中也幾乎是人手一只電飯煲。這段時間因為馬桶蓋的新聞,國人也真是蠻拼的,我們團里有幾個‘土豪’就買了馬桶蓋,說是想提升下生活品質。可問題是,便宜的也要兩三千啊。”

  那么重的乳膠床墊,照樣扛回來

  掃貨熱點:牛仔褲、乳膠枕

  近幾年去新馬泰的游客,在購物類型方面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往常去新馬泰的游客一般都會購買一些當地的特色工藝品和特產。”杭州一家旅行社的泰國團領隊小章說,“現在的游客去泰國買的最多的是乳膠枕頭和牛仔褲。”

  中國游客到泰國,常會買Lee和Levi’s這兩個牌子的牛仔褲。不是最新款的話,那里的打折力度非常大,有時甚至一條不到200元。“我帶過的團里,最夸張的是一個小伙買的東西超重了,索性套了三四條牛仔褲在身上過安檢,讓其他人哭笑不得。還有很多吃貨會帶泰國香米和冬蔭功面回國。”

  泰國的乳膠枕頭由純天然乳膠制造的,透氣性和吸濕性很好,特別適合女性、老年人來保養頸椎,促進睡眠,所以近年來很受中國游客歡迎。

  浙江省中國旅行社泰國領隊吳雯特別提到了在泰國乳膠制品排名前三的老品牌“皇家”,因為游客買得多,她對這個牌子也就有了更多了解。“每天凌晨一點左右,工人們會在橡膠樹上扎孔,樹內的乳狀物質就會慢慢流出來。制成一個乳膠枕頭,要用的乳膠,大約要流一個星期左右。如果是在白天采摘乳膠,經日曬就會變硬,只能做成輪胎等制品,所以要做成枕頭的就只能夜間采集。”

  她對此還有一番中外比較,“據說整個泰國的乳膠枕頭每天產量不到1000只,國內像海南等地也有賣,但產量非常小,有些是摻了雜膠或是貼牌生產,所以去泰國買真正的乳膠枕頭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乳膠枕頭有很多類型,高低枕、蝴蝶枕…一般價格在700—800元左右,大多數游客都選擇‘買乳膠床墊送兩個乳膠枕頭’,拿1.8米寬的乳膠床墊來說,差不多要8000多塊。”

  “原來皇權免稅店只售賣國際名牌的東西,現在游客的需求增多了,那里還設有生活用品區,增加了很多泰國本土品牌。周邊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是如此。”小章對記者說。

  小章又說了一句話,估計國內企業會很不愛聽,“比如餐具什么的,即使是中國制造,游客們也覺得在國外買到的產品,質量更加放心。”-數據

  企業聲音

  杭州明景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飛凌:

  人家的設計,確實用心到幾乎變態

  “世上本無夕陽的產業,而只有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正是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鄭飛凌,杭州明景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對吳曉波的“馬桶蓋”一文印象深刻,尤其是這句點評。

  他剛剛給臺州客戶裝潢了兩套房子,里面的家電全部是客戶從日本背回來的,電飯煲、烤箱、洗碗機、馬桶、電吹風、電動牙刷。這兩戶說不上是大富之家,就是中產階層,每年去兩趟日本,想要的家電就一點點扛回來,挑的都是日本原產地生產、電壓110V的日本國內版,裝修的時候統一裝轉換插座。

  很巧,鄭飛凌的臺州客戶在當地有個朋友,就是做馬桶代工的老板,送了一只CIMA智能一體式馬桶。鄭飛凌也體驗過,體驗感真的不一樣,中外品牌在制造工藝上的差距真不小。

  對馬桶而言,幾點很重要,一是靜音,二是沖水要快、不留污漬。再看智能操控方面,它有一排按鈕,分別對應噴水、噴暖風、調節力度等功能,總之,就是要讓人的屁股舒服。

  “日本人在細節上的人性化設計,用心得幾乎到變態的地步。你們女生上廁所,都可以不用便紙。”廣告設計師出身的鄭飛凌對那只馬桶的細節印象深刻。

  浙江天煒雨具總經理潘瑋、杭州張小泉集團產品中心副總監陳標:

  中國企業是有實力的,但獨木難成林

  記者摸了一圈發現,機場傳送帶上那些簡潔漂亮的日本透明雨傘,其實就是在上虞生產的;吳曉波文中提及的,用不到一半的力氣就能把食材輕輕松松切得整整齊齊的陶瓷刀,張小泉早就開發成功了。

  浙江天煒雨具的總經理潘瑋告訴記者,日本姑娘最愛的是款式簡潔的全透明傘,現在日本90%的透明傘都出自中國,他家的產品已經占據了日本三成市場。透明傘的工序、工藝都不復雜,專利也都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

  但是,這一產品在國內的價格并不貴,可市場就是不大。他覺得,國內消費者買傘更多的考慮是功能,防不防紫外線,牢不牢固,因此,美觀的透明傘在國內沒鋪開。

  他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領頭企業沒去搶占這個市場。“天堂傘在國內的銷量就夠它吃了,對這種新興的市場,沒留意。”

  獨木難成林。同樣的困境,在百年老字號刀剪張小泉身上也有體現。杭州張小泉集團產品中心副總監陳標告訴記者,日本京瓷的陶瓷刀是做得比較早的,企業也比較大,是全球第一塊牌子。但他認為,國內好的陶瓷刀和日本京瓷的陶瓷刀,在品質上已經沒有太大差別。

  首先,做最好的陶瓷刀用的原料氧化鋯,大家都是一樣的。氧化鋯在鑲牙時也會用到。國內的水平可以將陶瓷刀做到0.2毫米,比重可以達到6.0,和日本京瓷的陶瓷刀非常接近。這是什么概念?就是如果一把陶瓷刀從2樓扔到1樓的水泥地上,都不會碎。

  陳標說,做陶瓷刀,我國的條件非常好,因為原料多。國內陶瓷發展這兩年也很快,很多高科技已經都用到了,比如手機芯片。用陶瓷刀切菜,不僅用力省,鋒利,而且不易氧化。同樣把一個蘋果切開,鋼刀切的放半小時蘋果就黃了,而陶瓷刀切的可以多放5倍時間。加之陶瓷刀不容易鈍,衛生指標也比鋼刀好,老人、小孩也能用。

  在他看來,跑去日本買陶瓷刀的無非兩種人,一是對陶瓷有研究的,喜歡陶瓷;二是之前并不懂,聽別人說好,就買一把回來用。

  他認為,國內老百姓對陶瓷刀的認知度非常低,不知道國內就有好的陶瓷刀,買水果刀的時候還指明要鋼刀。廠家做陶瓷刀市場,要花的推廣費用就很大,而且價格體系已經亂了——日本京瓷的陶瓷刀價格在100元左右,張小泉的陶瓷刀五六十元,但網上叫賣的陶瓷刀,便宜的只要10元。

  陳標認為,如果僅憑單體企業的力量去做市場,有點難。

  第三方看法

  浙江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業務三部經理駱國騫:

   “我們的民營企業只顧悶頭賺錢”

  在浙江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業務三部經理駱國騫看來,吳曉波文中說到的日本馬桶蓋,尤其是適合任何規格馬桶這一點,是很吸引人的賣點。

  “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是最嚴謹、最認真的,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日本。”在外貿行業,駱國騫和日本客商打的交道最多。

  日本人對產品的要求到什么程度?駱國騫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你去吃日本料理的時候是否注意過,配菜里會有三片黃色的蘿卜?蘿卜在日本叫大根。日本客商來華采購的時候,要求分級,大根的長度要在35厘米,重量在350克-400克;黃瓜,每根長短要一樣,粗度也要一樣。同樣一畝地種出來的黃瓜,如果供應到我們國內,可以銷5噸;如果出口日本,只有3噸。

  “日本、韓國,那么小的國家,技術更新那么快。我們的民營企業只顧悶頭賺錢,很多產品都做不過人家。”親身體驗過后,現在駱國騫和朋友們出國都懂了,去日本秋葉原買相機,指明要MADE IN JAPAN的,買電飯煲也要110V的日本國內版。

  不過,駱國騫覺得近期中國海外購物大增,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于匯率變化帶來的性價比。“國外那些生活小用品是好用,每個人用過心服口服。但好的東西,沒完沒了。現在這股(購物)風我覺得還是匯率的因素。日元貶值很厲害,跌了30%,去日本,都買得起,當然買了。現在旅游的人多,日本巴望著中國人去拉動經濟,旅行社一介紹,搬東西(回國的游客)就更多了。”

  接到記者電話時,她剛回家沒多久,家里的智能化電飯煲正在工作。這是一款韓國產的電飯煲,有語音功能,到每一步都會告訴主人,煮出來的飯真的是香噴噴的。

  智能制造資深專家李霄峰:

  中國企業很聰明,但要先看清差距

  中國制造能趕上德國、日本么?通用電氣智能設備(上海)有限公司MES(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資深專員、智能制造資深專家李霄峰博士給了記者一個肯定的回答:能。但什么時間能追上,還不可預期。

  作為GE專家的他,和日本東芝電機的工程師打過交道,也對比過中日兩國技術團隊的設計方案,無論是制圖質量、技術還是制度、體制的把控,日本團隊都遙遙領先。日本電飯煲、馬桶蓋給客戶帶來的最終感受,是通過很多道工序、反復設計測試、改造后才得到的結果。

  他認為,中國人很聰明,比如,在手機制造方面已趕超日本。國內的廠家要努力超越,首先要認識到差距。如果沒有認識到差距,永遠都沒法去改進。

   Aon Hewitt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陳果:

  一旦形成大眾市場,中國企業會很快跟進

  Aon Hewitt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陳果也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為什么中國造不出日本的馬桶蓋》。

  陳果認為,智能馬桶在日本是相當普及的家用電器產品,有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而在中國還是一個小眾市場。企業家都是理性決策的,當面向市場時,中國企業家首先著眼的是葫蘆形結構中體量更大的那一圈。大眾市場為企業家創造的財富往往大于小眾市場,制約需求產生的,一是品牌和文化,二是中國人口的收入結構。具備日本馬桶蓋、電飯鍋消費能力的消費者,他們的市場本來就是海外購買市場。一旦這個市場成熟,國內這類企業會快速發展、成長,一如二十年前的彩色電視機。

   -鏈接

  有人為了“馬桶蓋”向吳曉波約戰

  吳曉波的那篇文章大熱后,各種聲音隨之響起。昨日,飛象網的項立剛在微博上,就馬桶蓋向吳曉波叫板,“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各有所長,最近這些年,是中國制造高速度發展,日本制造在衰落。游客被忽悠買個馬桶蓋,被你們搞成中國制造不行,日本才是精心制造……”

  當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此事采訪時說,吳曉波的觀點是,中國企業家應該思考開發適合他們這樣中產階層的要求的產品。

  就像人民日報評論里所言,在日本搶購生活用品的國人并非少數富人,而是日漸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馬桶蓋現象”恰恰說明他們的一些消費需求還難以在國內得到滿足。只有創新供給才能激活和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特別是一些中高端需求。

  而項立剛堅持自己的觀點,覺得中國企業家不是要思考,而是已經在行動,很多產品已經很不錯。他認為吳曉波這樣給中國產品貼不好的標簽,會影響中國產品。

  一位接近吳曉波的人士說,吳曉波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在平常調研和講課過程中發現,傳統制造企業確實都有很強的轉型意愿,但是在過度強調互聯網思維的氛圍中有些摸不到方向,寫作此文是出于對“中國制造”的長期關注。但這場因馬桶蓋引發的后續爭論,很多都沒有聚焦在這點上,要么是覺得不必崇洋媚外,要么就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做無謂之爭。

  各方論辯繼續發酵。

  相關新聞:

  中國游客購物退稅消費:全球七連冠

  全球購物退稅服務公司環球藍聯2月11日發布數據說,2014年全球購物退稅消費繼續增長,中國游客連續七年購物退稅消費額居全球首位。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游客購物退稅消費額較2013年增加18%,占全球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環球藍聯說,受俄羅斯盧布貶值影響,俄羅斯游客2014年購物退稅消費額較2013年下降17%左右,但仍占全球總額的14%。

  環球藍聯統計的國際購物退稅五大目的地依次為巴黎、倫敦、新加坡、米蘭和羅馬,其中中國、美國和日本游客最青睞巴黎,俄羅斯游客最青睞米蘭。據新華社

原標題: 一只馬桶蓋擊中"中國制造"痛點?

標簽: 馬桶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