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青河”不常清,臭味熏煞附近居民》后續
1月23日,本報民情365報道椒江洪家街道楊家隴村,有4家規模養豬場向附近河道直排現象,引起了當地街道的高度重視,加快了整治步伐。經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和按國家規定的補助政策引導,截至昨天,這4家養豬場已基本自拆完畢。
回訪
一大排養殖矮房全都拆完
“拆了好,現在一點不臭了。”
“污染環境的產業真的不能做了。”
昨天中午,記者再次驅車來到楊家隴村時,村民還在路邊談論著。在養豬場邊從事大棚種植的金花梅說,自從養豬場的存欄豬開始處理,附近漸漸就沒了臭氣。據她介紹,這4家曾經向河道直排的養豬場,是數天前開始拆除的,“是他們自己拆的。”
記者進入原先的養殖區,雖然路邊還有未處理完的干糞,但基本聞不到臭味了。一眼望去,這里原先一大排用來養殖的矮房基本已拆掉,除了一些建筑垃圾尚未徹底清理完,現場只有裸露的一個個豬槽,以及一些飼養工具。
隨后,記者繞到養豬場北側的河邊,原先幾條用來排放的小溝也都已干涸,其附近的河水,比起上次來觀看的時候,顯得不那么渾濁了。“沒有污水亂排了,河水會漸漸干凈起來的。”在田間勞作的村民楊道富如是說。
調查
做好思想工作養殖戶自拆
去年以來,尤其是“五水共治”啟動后,本報曾報道多起養殖場因污染而被整治,多數養殖戶因思想不通,不太情愿自行拆除,最后被相關部門進行了強制拆除。
那么,楊家隴村的這4家上規模的養殖場,為何在短時間內進行自拆呢?昨天下午,洪家街道常務副主任李歡氫和農辦主任金宏斌就此事專門接受了記者采訪。
“要關閉一家養殖場,對養殖戶損失很大,必須要先做好、做足他們的思想工作。”金宏斌告訴記者,農辦在下發“限拆令”前,特意指派兩個工作人員進駐到楊家隴,反反復復向養殖戶講明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們能夠自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在這過程中,我們主要向他們闡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當前‘五水共治’的新形勢下,污染嚴重的產業必須要轉型或淘汰。”李歡氫介紹說,在做通養殖戶思想后,街道及時下發了“限拆令”,要求他們在2月6前自拆。同時,街道按照椒江區的有關政策,給養殖戶進行適當的補助,并引導養殖戶轉產,從事諸如大棚種植等無污染的、綠色的產業。
據統計,此次4家被拆的養豬場共有1239頭存欄豬,目前已全部處理掉。養殖戶在實現自拆后,政府按每頭200元給予補助。“如果不進行自拆,養殖的房子被當做違章進行強拆,養殖戶就得不到這些補助。”李歡氫說。
計劃
今年洪家街道全部列入禁養區
采訪中,洪家街道充分肯定了本報的報道,認為這促進街道境內養殖業的整治步伐。記者了解到,去年,洪家街道結合“五水共治”,在畜牧養殖整治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特別對處在集鎮范圍、學校周邊、沿河沿路的地方,先進行了集中整治,共關閉和搬遷了37家規模養殖場,處理存欄豬近5000頭。
同時,對其附近的河道進行全方位清理,基本消滅了垃圾河。此次楊家隴村的規模養豬場關停后,其北側的“長青河”(注:或叫后洋涇),計劃近期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淤行動,再經過生態補水,力爭在今年還其原有的“清秀”。
據介紹,洪家街道被列入臺州主城區商貿核心區建設,對環境要求更加嚴格。為此,根據椒江區有關養殖規劃,從今年起,該街道境內全都劃入禁養區,取消原先的限養、延養區的劃分。金宏斌說,今年將對村民房前屋后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逐個按計劃進行深入整治。
原標題: 直排河道的4家養豬場已經自拆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