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今天公布了2014年浙江社會輿情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根據此前開展的相關調查,89%的浙江受訪民眾表示對目前的生活滿意,民眾的政府信任指數達77,總體滿意度為85%,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顯著高于其他組織機構。
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是我省第一家社會輿情專業研究機構,去年下半年,中心從浙江民眾的價值認同、信心指數、信任狀況、安全感受、生活感受等五個方面開展了專項輿情的研究,委托專業民意調查機構在全省11個市獲取成功樣本12500個,并在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近九成浙江人滿意當前生活狀態
對公共服務有更高要求
本次調查中的數據顯示,69.4%的浙江民眾表示對自己的家庭收入滿意,89%的受訪民眾表示對目前的生活狀態滿意,78.4%的受訪民眾表示對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滿意。
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浙江工業大學教授李昌祖在介紹上述調查結果時說,民眾的安居樂業狀況與經濟收入、精神生活狀態等因素息息相關。本次調查數據充分顯示了浙江民眾的安居樂業心態,但同時對政府公共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醫療、教育、養老、就業問題上表現最為突出。
調研發現,85.8%的民眾相信今后在醫療方面會享受到更好的服務,90.7%的民眾希望今后子女受教育的條件會更好,88.5%的民眾希望今后的養老會更好,55.1%的受訪者表示未來就業會更困難。
即便如此,浙江民眾對政府仍保持著較高程度的信任。對社會信任主體的比較分析中,浙江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遠勝其他組織機構。而在遇到實際生活困難時,近40%的民眾愿意選擇尋求政府的幫助,遠超過新聞媒體、志愿者等其它組織機構,僅次于親戚和同事這類的熟人關系。
浙江民眾經濟社會發展信心較高
公眾擁有廣泛價值共識
調查顯示,浙江民眾的社會發展信心達到84分,超過總體經濟社會發展信心平均分(80.3分)、經濟發展信心(76分)和政府發展信心(81分),也充分證實了浙江省域特色社會治理模式的顯著成效。而在經濟社會發展信心調查中,麗水(83.2)、金華(82.9)、衢州(82.7)三地的分值居前三位。
“轉型期中國社會的道德缺位已成為近年來社會輿論中言之鑿鑿的社會熱點問題,這一反思的矛頭無一不是指向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李昌祖指出,浙江經濟一直以來處于全國領先位置,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突出優勢和顯著特點,但此次調查發現,浙江省民眾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狀況令人欣慰。
調查數據顯示,浙江民眾道德觀和價值觀都處于較高水平。在價值觀認同方面,浙江公眾擁有廣泛的價值共識,在14個價值觀考量問題上均具有70%以上的認同率,尤其是在平等觀、金錢觀、勞動觀、善惡觀、正義觀等方面均取得了廣泛一致的正確價值取向。同時,民眾對鄰里互助、孝敬老人、誠實守信、勤儉節約、愛崗敬業等方面的認同度也非常高。
此外調查發現,“最美浙江人”等先進模范的個人事跡影響廣泛。以“最美媽媽”吳菊萍的事跡為例,浙江全省范圍內不論城市還是農村都達到了60%以上的知曉度,在杭州、衢州兩地的知曉度更是超過70%。
青年群體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十足
老年群體焦慮水平最低
調查發現,高學歷(研究生以上學歷)和高收入(個人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兩高”人群呈現出相似的群體性特征,心理反差傾向明顯。高學歷人群在價值觀認同、經濟發展信心方面表現優異,而高收入人群在社會信任方面表現突出,但是浙江“兩高人群”在社會壓力和焦慮感明顯較其他社會群體更高,社會安全感、信任度普遍偏低。
18-29歲的浙江青年人群體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十足,但對社會發展信心較弱,該年齡段受訪者對浙江省未來三年的經濟增長有較強信心,信心指數達81.7,該比例高于全省的均值。
但在涉及自身未來發展的一些問題上,青年群體卻感覺壓力較大,42.1%的受訪青年群體認為未來就業肯定會比現在困難,28.9%的受訪青年群體認為未來就業可能比現在困難,46.9%的受訪青年群體擔心勞動安全,35.7%的受訪青年群體擔心醫療問題,41%的受訪青年群體擔心財產安全。
調查還發現,浙江30-39歲人群生活滿意度水平最低,40-49歲人群緊隨其后。在生活壓力感受測量中發現,40-49歲人群所承受的社會壓力最大。調研對中年人群的壓力來源進行了高低排序測試,中年人群的壓力來源依次是:買房、孩子讀書、收入低、贍養老人、疾病醫療。
調查數據顯示,老年人群體在所有年齡群體中生活滿意度、精神生活滿意度最高,社會壓力和焦慮水平最低。
原標題: 近九成浙江人滿意當前生活 最受信任組織機構是政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