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省宣布已專項撥款1300萬元,用于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舉報獎勵。不過幾乎與此同時,福州、上海等地卻爆出:舉報食品藥品問題最高獎勵30萬元甚至翻番,但就是一分錢都沒發出,或者不少獎金根本無人認領。
這不禁讓人思考,重賞舉報之下為何沒有敢于挑刺的“勇夫”?難道是市民對事關每個人、每個家庭切身利益的食品藥品安全也漠不關心?
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從各媒體曝光的食藥問題看,很多線索都來自市民的投訴;從政府部門受理投訴舉報熱線的件數增長來看,民間對食品安全的監督意識與舉報熱情正在逐步升溫。那么,問題出在哪?
稍作分析,就知道“重賞之下出勇夫”必須具備不少條件。在此,不妨先做一個最壞的預期,將舉報人假定為單純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經濟個人,那么他會將身份暴露被打擊報復的后果與得到的獎金補償相權衡,這還得在他確實接觸了解行業秘密、掌握具體事實證據、知曉通暢反映渠道、擁有專業人員偵查能力等諸多前提之下進行。
這樣看來,一個簡單的舉報程序實在復雜。職能部門若真心有意呼吁廣大群眾踴躍舉報,發揮有獎舉報制度全社會參與的優越性,就應該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更有可行性的舉報獎勵辦法。否則,高額的獎勵只會成為墻上的畫餅,堵塞了市民協助治理食藥安全問題的熱情!
同時,我們更要關注一個趨勢:來自企業內部“深喉”的舉報正呈現大幅上揚。“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想要讓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洞悉真相的他們站出來,指出問題,除了制度設計之外,利用技術推進監管信息化、投訴舉報一體化業務平臺建設,功效同樣不容小覷。因為只有舉報人信息安全的死結打開了,才有人民群眾飲食用藥的“放心節”。
原標題: 重賞之下為何難有“勇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