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陳叫陳冬春,退休已經快10年了,戴一頂鴨舌帽,穿一身休閑裝,和他手中的鷹一樣,英姿颯爽。
“就像這樣,盤旋而上,身體要跟著風箏動起來。”老陳拿著風箏,說到興奮的時候,就會跟我們比劃起來。
不是在放風箏,就是在做風箏
老陳是溫嶺最早玩盤鷹風箏的。
“自從迷上盤鷹,以前的直線風箏就放棄了,它更容易讓人著迷。”盤鷹風箏,早已是老陳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做一個,他都愛不釋手。風箏越做越大,技術也愈發嫻熟。盤鷹風箏的用材十分考究,主體部分必須用進口的材質,從選材、彎竹到上色,總共需要3天。用老陳老伴的話來說,這些年,老陳不在放風箏,就是在做風箏。
這么多年做過多少只風箏,已經很難統計,“在溫嶺放盤鷹風箏的,大多是我做的,喜歡放的都免費送。”這樣的風箏在淘寶上購買,需要五六百元。老陳說得輕描淡寫,倒不是老陳“錢多任性”,而是盤鷹風箏,至今仍是一項小眾化的運動,玩的人并不多。
老陳希望有一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放盤鷹風箏,“既可以當業余愛好,又能鍛煉身體。”
自學做盤鷹風箏
老陳沒什么其他愛好,退休前的工作與風箏也不搭界,但是,研究風箏,他持續了幾十年。他的一個理由是,放風箏是項很健康的運動。老陳今年快70歲了,但得益于每天帶著風箏到處跑,身子骨仍然硬朗。另一個理由,老陳說,放風箏時自己會變得開闊,“看到風箏在天空中飛揚,我覺得我也是自由的。”
老陳喜歡上盤鷹風箏,要從他喜歡的直線風箏說起。所謂的直線風箏,就是平時廣場上最為常見的,跑起來,逆著風就能飛的風箏。年輕的時候,老陳就自己動手做直線風箏,手藝很精湛,繞線轉盤從小到大,從業余到專業的,不一而足。
大約是2010年,老陳到臺州經濟開發區的市民廣場放風箏,第一次見到了盤鷹風箏,“那時候溫嶺沒有人放,感到很新奇。”
盤鷹風箏是中國風箏的正宗,“在空中具有左右橫飛、急盤、緩盤,在盤旋中不掉高,出線能力強,飛行平穩,放飛角度高,可在微風中正常飛行。”老陳說,盤鷹風箏的仿真性高,這是其他風箏所不能比擬的。
回到溫嶺,老陳下決心想自學這一技能。剛開始,老陳從網上買來盤鷹風箏,自學了幾天后,卻不見成效。憑借這么多年鉆研風箏的技術,老陳開始自己動手做,平衡點放在哪里,怎樣才能讓它保持平穩飛行,經過幾個月的琢磨,老陳終于將它“送上了天空”。
意外的收獲:身體越來越好
學會了之后,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老陳會騎著電動車到附近的錦屏公園或者溫嶺體育館,和很多盤鷹風箏愛好者一起放風箏。老陳說,這些人都是從放直線風箏開始結交的好友,大家都是在相互交流中慢慢學會的,在溫嶺也只有這批人會放盤鷹風箏,并成立了一個俱樂部。
盤鷹風箏的運動量比直線風箏大很多,“它對臂力的要求比較高,兩只手一直要動起來,手腳并用,好讓它盤旋著上升。”夏天的時候,等盤鷹風箏穩穩地“飛”到天上時,老陳早就滿頭大汗了。
每天早上和下午,一天中三四個小時都在放盤鷹風箏。這竟然成了鍛煉的好方法。老陳的身體也越來越好,很多小毛病都消失了。
老陳學會放盤鷹風箏后,陸續收了幾個年輕的徒弟,“整天坐在辦公室里的年輕人,很多頸椎都不好,肥胖病也很多。”老陳說,學了盤鷹風箏后,一些年輕人的這些亞健康的問題不治而愈。
“其實就是多運動,讓身體更健康。”這是盤鷹風箏帶給老陳和周圍人最直接的好處。有一副強壯的體魄也是老陳最為自豪的。
免費收徒還送手工風箏
老陳說,盤鷹除了飛行方式特別外,即使風不大也能高飛,它是靠收放線和手部運動來帶動盤鷹滑翔并使它盤旋。只要給它一片空地就能起飛。
盡管學盤鷹風箏的人越來越多,盤鷹風箏還是一項十分小眾的運動。老陳希望這一項有趣又好玩的運動能夠被更多人接受。
老陳愿意免費教學,“但是學起來并不簡單。”最快也需要學一個月左右,恒心和耐心最為關鍵,曾教過幾個學員,有些半途而廢,覺得很難,再也沒有來學過。堅持學會了的,最后都喜歡上了盤鷹風箏,“也只有學會了才能明白其中的味道。”
大多時候,老陳會在早上或者中午教學,在溫嶺錦屏公園一帶,如果有興趣,可以直接找老陳,他幾乎每天早上會出現在錦屏公園,或者聯系本報也可。
原標題: 幾百元的風箏,有人喜歡他就免費送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