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灑滿金色的陽光,一路上飄灑金色的落葉,一路上感受未曾體驗過的新鮮……
這是一次“任性”的騎行,從新橋一直騎到中央山公園,幾乎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新橋鎮青年陳峰說,自從幾個月前新橋開通公共自行車后,他就開始有了這樣一個挑戰自我的夢想。
公共自行車的“城鄉互通”,是路橋區全程民意導向抓好民生“十件實事”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路橋區通過綿綿發力抓“十件實事”,讓群眾切實得到發展帶來的民生大實惠。
做什么——
實事,件件問需于民
路橋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對于2014年度該區民生“十件實事”了如指掌:“這些實事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了治水、交通便民、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都是路橋居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十件實事”的安排,體現了問需于民的民意導向的工作理念,交通便民實事的提出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證。
“我們在確定實事項目前,多次會同相關部門召開了多種形式的專題會議,特別注重對市民交通需求的調研,努力找準百姓的需求脈搏。”在此基礎上,路橋區確定了新增公共停車位、建成公共自行車系統二期工程等實事項目。
隨著新一年到來,2015年度路橋區民生“十件實事”也即將如約而至。眼下,路橋區的各個部門也正在開展密集的調查走訪活動。“只有分線深入摸準情況,才能真正確定群眾需求的實事項目。”
路橋區住建分局負責人說:“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要優先列入建設系統新一輪的實事項目。”
怎么做——
實干,時時問計于民
問計于民是路橋區實干推進民生“十件實事”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對于如何解決身邊的民生問題,老百姓比我們干部有更多的辦法和舉措,值得我們學習吸收。”路橋區政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老梁,現在河水情況怎么樣?”“哦,比以前好多了,河面上的垃圾基本上看不到了。謝謝鎮里干部這么用心。”“還得靠你們多提意見、建議啊。”
這是日前金清鎮黨委副書記陳永國和二條河沿岸居民的一番對話。
作為二條河的河長,陳永國對問計于民搞治水有著切身體會:“‘五水共治’一開始,鎮里就召開了懇談會。讓群眾為治水支招,成為治水的常態,成效明顯。”日前,針對二條河跨村較多的情況,他根據群眾的建議進一步優化了二條河保潔工作機制。
非法幼兒園的現象,曾經是教育部門和幼兒家長的一個心頭之痛。路橋區教育部門負責人說:“我們發現,許多幼兒家長雖然對非法幼兒園心存擔憂,但他們也并不支持一味取締。”
晉升等級幼兒園,成為路橋區解決非法幼兒園的方法之一。據介紹,在此次整治中對于65所幼兒園予以建議移址或者責令改造,有5所幼兒園由于達不到換證條件予以關停。
做咋樣——
實效,處處問政于民
養老服務是民生“十件實事”之一。路橋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實事項目中確定新建60家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目標,但去年我們總共建成了179家,惠及了32000名老年人。”他說,現在民政部門正在進一步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臨近中午時分,峰江街道李蓍埭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飄出了陣陣飯菜香味。正在吃飯的鐘阿婆說起現在的生活眼角泛起幸福的淚花:“以前要靠自己做飯,現在能吃上現成的好飯菜,飯后還能曬曬太陽、聊聊天,這個冬天太溫暖了!”
溫暖的感受,成為路橋群眾對民生“十件實事”的最好評價。作為民生“十件實事”之一的文化惠民在2014年結出累累碩果:全年送演出135場、圖書11000冊、電影2600場、展覽5場到基層,開展文化走親6場。路橋區文化部門負責人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到讓老百姓既叫好又叫座。”
上月29日,一場以室內音樂沙龍形式舉辦的新年音樂會在路橋區文化館劇場舉行。“不但形式獨特,而且有專業人士在演奏間歇的通俗解說,這真是場雅俗共賞的音樂會。”首次觀看音樂會演出的市民老李高興地說。
原標題: 實干有了“指南針”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