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每年給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發錢,累計已達數十萬元,還拿出600多萬元幫村里修路、造老年人服務中心、給困難村民設立基金等公益事業的老板,在義烏還真是頭一次聽說。
這個老板姓劉,義亭鎮上宅村人,他的善舉被推送到朋友圈后,成為大家議論的熱點,義烏網友紛紛點贊。
他已經連續4年
給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發錢
上宅村,地處義亭鎮最西邊,在義烏與金華的交界處。這幾天,村里新建的祠堂邊正在放大戲,遠近幾個村的數千村民都來看戲。
提起給村里老人發錢的事,在上宅村看戲的人無一不曉,“這幾天放的大戲,就是他私人出錢。”
村民們說,這人姓劉,今年46歲,現在是寧波一家公司的董事長。
“他已經連續四年給村里60歲以上的村民發錢了,去年每人3000元。”72歲的劉阿姨住在劉老板家隔壁,她說,全村有近200名老人,第一年每人發了300元,第二年每人發了1000元,第三年每人發了2000元,去年是第四年每人發了3000元。
劉阿姨說,劉老板為人低調,他每年做好事,村里人都很感激,就想叫電視臺來采訪一下,結果他立刻打電話來拒絕。
根據村民提供的公司名稱,錢江晚報記者上網查詢,他的公司業務范圍是:大宗商品現貨貿易,結合金融期貨投資。
“村里有錢人也還有,但是像他這么慷慨的沒有。”65歲的村民劉德連說,已經多年沒看見過劉老板了,只記得他讀書時的樣子,“他從小老實本分,延續了家風,這五六年生意好起來了,卻一直不忘家鄉。”
劉德連說,劉老板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老大大學畢業后在西安,父親20多年前就走了,母親一個人照顧兄弟三人,“那些年條件也艱苦的,現在出息了,我們看著也高興。”
今年還拿出了600多萬元
用于村里公益事業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劉老板還拿出了600多萬元用于上宅村的公益事業,這些錢主要用在這幾個地方:
一是劉氏宗祠基金。
今年清明,劉老板回家祭祖,在新落成的村祠堂里和村干部聊天時說,每年要拿出100萬元設立“互助基金”,由村里管理,發給困難群眾。
“村里也用不了那么多錢,今年10月份發放了第一批17戶,共28.2萬元。”上宅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德文說,特別困難的、生病嚴重的、老了無法自理的,碰到天災人禍的村民,都可以向村里申請基金補助,村里會按照相應情況發放,最多的拿到了4萬元。
二是建上宅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在戲臺邊上,錢江晚報記者看到了這幢3層的上宅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雪白的外立面,雕花的屋檐和窗戶,古色古香非常氣派。
“整幢樓花了100多萬元。”劉德文說,造房子的錢全部由劉老板一個人出,造好后由村里接管,一樓的食堂已經雇了阿姨燒菜,準備每天對村里老人開放,為了不浪費,村里計劃向來吃飯的老人每餐收兩塊錢。
三是村路加寬以及涼亭、文化禮堂等公共設施。
不僅祠堂,“環村公路的路燈、綠化,村里的涼亭,水榭長廊等都是他出錢做的。”劉德文說,不完全統計,劉老板拿出了不止600萬元。
“他做事很高調,做人很低調。”采訪中,劉德文幾次表示,劉老板曾幾次拒絕電視臺采訪,“還專門打電話給我說,不要搞宣傳,不知道這次是誰弄到網上去的。”
他在村里沒有造房子
回家時仍住在老房子里
村民帶路,錢江晚報記者找到了劉老板的家,這是一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磚瓦木結構老房子,兩層4間。
上宅村的一些村民說,劉老板對村里的老人和困難群眾這么慷慨,家里卻過得這么簡樸。“他家沒造過房子,這房子是他父親留下來的,一家人回來都住這里。”
在劉老板家,記者見到了他母親和弟弟。他母親說,二兒子讀大學時,老伴就先走了,后來自己就跟隨二兒子一起住。
雖然一起住,但母子見面的機會也很少,劉老板責任心重,老婆陪著兩個女兒在國外讀書,自己既忙工作,又不忘去國外探親,也比較辛苦。
一開始,母親也不理解兒子為什么那么忙,還不忘村里的公益事業,“他就說,咱不為名不為利,能多做貢獻就多做貢獻,村里弄好了,讓老年人都能享受好的生活。”
母親說,兒子從小就助人為樂,對同學朋友也很大方,“他做好事我很支持。”
本報記者龔望平文/攝
原標題: 名表跑車算什么,這才是真土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