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本報報道的“6歲男童血糖爆表”見報后,引起許多家長的關注,大家在發問:怎么來的?
據湖南省人民醫院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在近兩年住院病人中,第一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共5298人,其中18歲以下的41人,占總數的0.78 %;14歲以下的21人,占總數的0.40%,年齡最小的僅2歲。小糖人,看來不是個例。
小胖墩,是孩子糖尿病高發人群
【典型病例】可樂當水喝,漢堡包、薯條當飯吃,還喜歡吃巧克力、冰淇淋等高熱量零食……15歲的小穎,是長沙市某中學初三學生,身高1.65米,體重卻達95公斤。近日被確診患上糖尿病,不得不住院治療。
【專家分析】張弛介紹,糖尿病存在多種病因,兒童青少年中發生的糖尿病多為自身免疫1型糖尿病。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為主要特征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在孩子糖尿病中,小胖墩是高發人群。
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過多,如碳酸飲料、油炸快餐等,或癡迷于電腦游戲、手機小說,從而缺乏運動,導致睡眠不足,再加上環境污染等,都是造成孩子患糖尿病的因素。
“此外,一些職場女性過于注重事業或為了保持身材,導致母乳喂養少、時間縮短,這是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的誘因之一。”張弛稱,研究表明,喝牛奶與喂母乳的孩子相比,患糖尿病的幾率要高;寶寶過早接觸麩類食物如面粉、面筋等,患病幾率也高。而“吃糖得糖尿病”是認識誤區,并沒有直接關系,但糖媽媽易生糖寶寶。
“過去孩子患糖尿病多為1型,主要是遺傳因素造成,而現在2型糖尿病孩子在增多。”張弛認為,其原因與家長喂養不當、過早添加輔食,孩子高熱量飲食、少運動和學習壓力大密切相關,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都增加孩子患糖尿病的風險。
出現“三多一少”,應立即就診
【典型病例】元元,是長沙開福區某小學一年級學生,大約從一個月前開始,他的飯量大增、老是喊餓,喝水和上廁所的次數增多,人卻越來越瘦。一測血糖,高達33.3mmol/L,元元患上了1型糖尿病。
【專家分析】“兒童糖尿病起病較急,往往在較短時間內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多數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起病。”張弛表示,成人糖尿病一般起病緩慢,輕者多無明顯癥狀。而兒童糖尿病類型多樣化,14歲以下兒童多為1型糖尿病或遺傳性糖尿病,近年來,青少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在上升,尤其2型糖尿病發病年齡明顯低齡化。
在診斷治療方面,1型糖尿病要終身依賴注射胰島素,1型糖尿病由免疫與遺傳方面的因素觸發,患者體內的胰島B細胞受損,無法分泌人體必需的胰島素,需終身注射胰島素。
對于小糖人的治療,張弛表示,首先必須明確診斷,應排除1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其他引起血糖增高的疾病,才能診斷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血糖剛超過正常值時,可先進行飲食、運動干預。
其次,需全家總動員。相比成人來說,小糖人的治療要更復雜、更困難,一方面要管理體重、控制血糖,另一方面必須兼顧其生長發育的需求,再加上孩子自控能力差,故需患兒、醫生、家長、老師一齊努力。
健康飲食充足運動,是防御關鍵
【典型病例】惠惠,是常德石門小學六年級寄宿生,今年10月中旬開始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隨后惠惠早餐吃1個包子、2個花卷、10個蒸餃還嫌少,出現多飲、多尿情況,經查,惠惠患上“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1月被轉往湖南省人民醫院進一步治療。
【專家分析】“健康飲食,充足運動,這是防御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關鍵所在。”張弛分析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很多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吃得多、動得少,導致孩子肥胖,從而引發疾病。因此,應重健康飲食、營養均衡,同時要督促孩子加強運動,增強免疫力。
“一旦孩子出現‘三多一少’,則應懷疑為糖尿病的初期癥狀,立即就診。”張弛建議,對肥胖兒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每年應檢查血糖,便于早期發現糖尿病。
無論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應接受糖尿病知識宣教、定期檢測血糖,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2型糖尿病、特別是肥胖患兒的飲食控制,應更為嚴格,所需熱卡應按低指標計算。
此外,應鼓勵全家養成運動、健康膳食的習慣,而并非單純針對兒童本身。肥胖患兒體重控制的重點,是防止體重繼續增加,而不是積極減輕體重,鼓勵每日至少做30分鐘有氧運動。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其精神長期高度緊張。
原標題: 6歲男童血糖爆表 專家:飲食不合理遺傳都是成因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