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將過去,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年末效應”再度開啟。股市上證指數突破3000點大關,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對銀行吸收存款產生了影響。年末,各大銀行紛紛使出攬儲手段,銀行理財市場扭轉下行趨勢,預期年化收益率有所回升。
多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超6%
記者發現,市場上已有不少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記者了解到,浙江民泰銀行于本月24日發行的一款期限為36天、認購起點金額為5萬元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而該行另一款期限為98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6.15%。
有的銀行還借助節慶日,推出了收益更高的專屬理財產品。記者發現,廣發銀行發行的三款節日專屬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6.8%,理財期限分別為32天、64天、87天,認購起點金額10萬元;平安銀行在本月共發售12款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包括3款圣誕專屬產品、9款財神節專屬產品,起點金額5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均超過6%。同時,以上節日專屬產品均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型,募集到的資金投向貨幣市場工具、債券、債權類及權益類資產。
某大型國有銀行臺州分行的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通常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較高,國有大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稍低。但年底國有大行多數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在5%以上。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除了關注收益外,還要關注產品類型和投資標的,考慮資金流動性。一般來說,廣大市民選擇保本浮動收益類型的產品比較適宜,對于預期收益較高的結構型產品、投資于紅酒等領域的另類理財產品要謹慎。
掛股結構型理財產品需謹慎
近日,股市表現良好。不少銀行還借此推出了與股市掛鉤的結構型理財產品,滿足那些追求高收益,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記者發現,這類理財產品的收益遠遠高出非結構型理財產品,不少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理財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達到了13%以上。記者了解到,某股份制銀行發行的一款掛股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可達13.2%,理財收益率計算復雜,取決于滬深300指數的變化,不隨市場利率的上升而提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類理財產品雖然掛鉤股市,但其資金并不直接投向股市,銀行通常的做法是將絕大部分資金投向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風險較低的產品,將剩余資金投向與利率、匯率、股指掛鉤的金融衍生產品。該類產品雖然投資門檻較低,但是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收益率隨指數的變化而變化,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只適合具備相關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
股市吸金倒逼銀行
據銀率網統計,在本月13日至19日期間,銀行共發售776款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為5.23%,共有45款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大于等于6%,占該期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總量的5.8%。在上周發售的理財產品中,只有24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6%,占當期發售總量的3.08%。截至本月20日,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今年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7%,整體高出去年平均值0.52個百分點;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95%,整體高出去年平均值0.58個百分點。
臺州某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年末股市吸金強勁,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上升,年底各大銀行都面臨資金緊張情況,發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一方面可以補充存款,另一方面也是對客戶的回報。
記者了解到,股市已經連續上漲8個月,漲幅超過50%。上證指數在12月8日突破久違的3000點大關,并于該月22日創出階段新高3189.87點。在銀行間市場上,進入12月,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各品種利率普遍上漲,其中1W、2W、1M三個品種利率上漲幅度較大,特別是1M(期限為一個月的shibor品種)的拆放利率于23日由月初的4.178%上漲到6.13%。
原標題: 年末理財產品收益率普漲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