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社會形勢的新變化,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面臨新挑戰。臺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作為省內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試點單位,積極推行“官方風險監控+企業自檢自控+追溯放行”監管模式,大幅提高了企業通關效率。據統計,前11月,臺州轄區農產品出口創匯實現12.29億美元,同比增長11.27%。
浙江圣達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出口飼料重點企業,也是臺州檢驗檢疫部門最早開展監管模式改革的試點企業。眼下,該公司已逐漸嘗到改革帶來的好處。
“新模式運行一年多來,出口飼料添加劑產品由過去的批批檢驗轉為監控放行,出口每30到50批抽查1批,等待檢驗檢疫時間由原來的5到7天縮短為現在1天甚至幾個小時,這大大節約了出口檢驗檢疫成本和企業物流成本。”該企業外貿部經理蔣丹洋說。今年1至11月,企業出口飼料添加劑貨值達2147萬美元,同比增長了30.9%。
據了解,近年來,該局將有限的檢驗檢疫資源放在高風險農產品和高風險企業上,提高了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效保障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今年6月,因含轉基因成分,我國出口至歐盟的氯化膽堿飼料添加劑被歐盟警示通報,而臺州出口的同類產品卻并未出現轉基因成分,因為早在2009年,該局就對轄區輸歐飼料添加劑和寵物食品開展了轉基因成分風險的分析和排除。
“我們還在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中建立了符合國際接軌原則、促進貿易便利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原則的‘風險管理計劃’。這一新模式將‘安全官方風險監控把關’和‘質量企業自檢自控’有效結合,實現了宏觀、微觀管理和檢驗檢疫把關的有效結合,有效控制了出口農產品檢疫風險。”臺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束伯民表示。
這種利用風險管理理念為核心的監管方式,既便利貿易又保障了質量安全,符合國際檢驗檢疫的慣例,獲得了國外客戶和官方的認可。自2013年以來,臺州轄區共出口農產品15萬多批次,無一批通報,地方特色產業和出口企業也進一步做大做強。
原標題: 臺州出口農產品檢疫監管模式改革成效顯著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