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2014年中國OPO聯盟(即中國醫院協會組織機構)研討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教授宣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這意味著,公民逝世后,自愿的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渠道。
會議上還公布了相關數據,截至2014年12月2日,我國共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后捐獻2948例,累計捐獻器官7822個。其中,2010年至2013年共捐獻了1448例,2014年捐獻1500例。
據臺州市紅十字會提供的數據,自2012年4月第一例捐獻至2014年12月,我市共實現公民逝世后捐獻16例,其中2014年5例。捐獻者年齡最小的19個月,最大的41歲。
“我國每年約有150萬名患者需要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只有1萬例左右。所以器官捐獻的缺口還是很大。”
近日,記者以“你愿意捐獻器官嗎”為話題,進行了一次調查。
多數采訪對象表示不會捐
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今年3月,在湖南長沙讀大學的椒江女孩韓維遭遇了一場車禍,被救護人員抬上擔架的那一刻,她的腦中有個念頭一閃而過:“要是救不活了,我要把我的器官捐出去。”
萬幸的是,因為對方車速不快,韓維只是腿部骨折,受了一些皮外傷,但“要捐器官”的念頭,卻在這個小姑娘心里堅定了下來。
韓維住院期間,韓媽從椒江趕赴長沙,忙前忙后地照顧。一天中午,韓媽從外面買飯回來。
“媽,我以后要是那啥了,想把器官捐掉。”坐在床頭,韓維突然開口說。
“有病。”韓媽瞪了她一眼,嘴角抽動,“我不同意!你別想。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
“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能救好幾個人呢,反正那啥,能救人干嘛不捐!”
聽到韓維這么說,韓媽急了,把筷子“啪”一聲摔在桌子上,嚷道:“要那啥也是我和你爸先,你是不是要把我們倆的器官都給捐出去才甘心。”
看到韓媽動了怒,韓維噤了聲,縮在床頭。她有些想不明白,父母不是從小到大都教育她,要助人為樂,多做好事嗎?死后捐獻器官,能救人命,這是多大的善事,一向與人為善的老媽怎么就不支持呢?
“我們就是老傳統,老思想,死了不留個全尸,走也走得不完整。這個我們實在接受不了。”后來,韓媽在接受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而且,像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最忌諱的就是這些。”
事實上,在30名明確表示不會在身后捐獻自身或親人器官的采訪對象中,半數以上的人給出的理由,都跟韓媽一樣。“人都沒了,還要拿走(器官),這個肯定不行,接受不了。”38歲的路橋人高思明聞言,連連擺手。
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22歲的“新臺州人”小蘇從未想過捐獻器官。“以前根本沒聽過,也沒考慮過。在我們江西老家,肯定是不會捐的,要是把親人的器官捐出去,要被村里人罵死。”
“死要全尸,入土為安,還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樣的傳統觀念流傳幾千年了,感覺很難邁過這個坎。”黃巖人葉易鑫也明確表示,不會把器官捐出去。
“因為傳統思想不愿意讓自己的身體缺損,這是人之常情,也因此造成器官捐獻率不高。”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總結。
那么,某些器官被切除后,遺體遺容是否會受損呢?
市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解釋:“器官摘取時采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如同你在醫院接受任何的外科手術一樣,手術后醫師會仔細縫合并且維護外觀。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會絕對尊重遺體、遺容,并最后恢復遺體原貌。”
同時,在器官捐獻登記表上,器官捐獻者表明自愿捐出的器官種類,在捐獻手術進行前,死者家屬需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再次明確捐獻的器官或組織,醫生會嚴格按照捐獻意愿摘取器官。也就是說,愿意捐獻之外的器官被摘取的情況,絕對不會發生。
宣傳力度需加大
監管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會不會捐真不好說,得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和自己什么心態吧。”在路橋打工、22歲的云南小伙樊澤桓說,“但我感覺,跟獻血比起來,關于器官捐獻的宣傳太少了,我都不清楚捐獻過程和要求是怎么樣的,捐也捐得不放心。”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同樊澤恒一樣,對“捐獻器官”不清楚,是排斥的另一個主要理由。
“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不幸去世時,根據本人或家屬意愿,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讓患者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開展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指面向社會公眾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獻,不涉及活體器官捐獻。
器官捐獻的方式也分兩種:第一種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通過書面自愿申請器官捐獻登記,并且沒有撤銷該登記,待其身故后進行的器官捐獻;第二種是公民身前沒有明確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獻。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宣傳工作,臺州市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一直在采取多種方式開展,但效果“確實遠不及無償獻血那樣好”。
作為律師,在是否愿意捐獻器官這個問題上,吳宗洋考慮得更多。“要是從能多拯救幾條生命的角度來說,我是愿意捐獻器官的。但我必須提前知道,這個捐獻過程有沒有一個好的監督機制?會不會發生有關機構利用無償捐獻的人體器官不正當獲利的情況?捐獻器官又會怎樣分配?如果這些問題能了解清楚,我會選擇捐(器官)。”
據了解,目前,我國各地開展的器官捐獻相關工作,主要依據是國務院2007年實施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條例第四條規定,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全國人體器官移植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人體器官移植的監督管理工作;各級紅十字會依法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等工作。
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管理系統的建立和維護,由國家衛計委成立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負責。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按照移植醫院、省(直轄市、自治區)、全國三個級別逐級進行,確保器官分配的公平性,減少因生理、病理和地理上的差異造成器官分布不均的情況。
“人體器官捐獻,不僅涉及醫療技術、捐獻者和接收者的權利與義務,還涉及社會、法律、倫理等許多問題。因此,器官捐獻法的立法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吳宗洋說道。
器官捐獻流程
人體器官捐獻自愿書
由自愿捐獻者持有效身份證明到當地登記機構填寫,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及下設的工作站均可接受登記。自愿捐獻者因身體狀況無法到登記機構填寫的,由2名登記人員上門幫助填寫。自愿捐獻者應慎重考慮并征得家屬的同意。無家屬的情況下填寫委托人一名,并由委托人親筆簽名!蹲栽笗芳覍傩彰@一欄無須家屬親自簽字!蹲栽笗芬皇饺莘謩e由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登記機構和自愿捐獻者本人保存。
人體器官(遺體、組織)捐獻登記表
由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協助擬捐獻者家屬完成填表登記,一式兩份,分別在器官捐獻流程完成后送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存檔和交捐獻者家屬保存。
自愿捐獻角膜登記表(只捐獻眼角膜)
一式兩份寄:杭州市上塘路158號省人民醫院內防盲指導中心,郵編:310014,咨詢電話0571-85130965,85980934
自愿捐獻遺體登記表(只捐獻遺體)
一式兩份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醫學院解剖教研室,郵編:310058,咨詢電話:0571-88208318
原標題: 捐獻人體器官,你愿意嗎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