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橘子喜獲豐收的時節。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幾乎隨處可見黃澄澄的橘子,分外喜人。這時,以橘子為原材料的罐頭廠也開始忙活了起來。不過記者了解到,在今年橘子價格幾乎打了個對折的情況下,罐頭廠的老總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今年,罐頭訂單遲遲不來。
橘子豐產,罐頭廠卻遭遇訂單危機
黃罐集團是我省罐頭企業的領頭羊,該公司每年大約有2萬到3萬噸橘子罐頭遠銷海內外,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十分之一。不過最近,黃罐集團的董事長吳永進卻有些發愁。
“今年年成很好,各地的罐頭原料橘子大豐收,尤其是湖南、湖北等地,產量非常高。”吳永進說。比如,用作罐頭制作的湖南早熟無核橘,在當地一斤賣價是0.23~0.25元,如果運到浙江,加上運費,也才0.55元一斤。而在以往,一斤原料橘子就要一兩元錢。
雖說橘子原料價格便宜,但我市多數罐頭廠卻不敢大刀闊斧地投入生產。11月初,吳永進的廠子開工了,但用他的原話來說,他們“生產得小心翼翼”。
“收購商們都在觀望橘子罐頭整體價格的走向,他們不輕易下單,我們也不敢全力生產。”吳永進說。如果全力投入生產,按照黃罐集團的生產能力,一天最多能產出6000噸的橘子罐頭,而目前接到的訂單卻達不到這個數量。“再加上羊年春節來得晚,我們的加工時間也就長了,足足有100多天。”吳永進說,低廉的原料價格,再加上超長的生產時間,意味著今年罐頭產量會大增,罐頭的價格也不會太高,因而,不少客商都不愿提前下單,以免在價格上吃了虧。
“今年訂單情況不是很樂觀。”臺州葆隆食品有限公司的施總也這樣告訴記者。連日來,他一直忙著跟外國客商洽談訂單事宜,而效果卻不明顯,“他們都想再看看,希望價格能再低一點”。
訂單沒接到,廠子卻不能閑著,每日的各項運營成本,讓各大罐頭廠老總們感到肩上的壓力沉甸甸的。“廠子不能全力開工,人手還是要招夠的。”吳永進說,今年相比以往,招工也難了。“我們今年招工總支出增長了10%,不過招到的優質勞動力仍不多。”吳永進說,生產罐頭相對比較辛苦,不少青壯年勞動力都不愿來。
罐頭產品,墻里開花墻外香
國際上,我國所產的橘子罐頭聲名赫赫。據了解,全球每年消費的橘子罐頭中,有99%產自中國。不過,在國內市場上,橘子罐頭卻在逐漸被淡忘。在黃罐集團的罐頭訂單中,只有5%的訂單來自國內。為何橘子罐頭在國內市場上“不吃香”?
“國內銷售不好。”吳永進嘆了口氣說,在大多數國內消費者的眼中,罐頭似乎成了防腐劑、添加劑的代名詞,這讓罐頭產品在國內市場難以邁開步子。
“事實上,罐頭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罐頭比不少預包裝食品都來得健康。”吳永進說,高溫、高壓的殺菌密封工藝,讓罐頭能長時間保持住剛制作出來時的新鮮,保質期長達數年。“對食品要求那么嚴格的歐美國家,都認為罐頭是健康的食品,為什么大家會覺得它不好呢?”
“你知道嗎?原本我們廠還生產紅燒肉罐頭的。”吳永進驕傲地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罐生產的紅燒肉罐頭可謂是紅極一時,現在卻連一條生產線也看不到了。而這樣的一幕,同樣發生在其他企業和地區。
“國內大型肉制品罐頭生產企業已經不多見了,四川、上海還有幾家。”吳永進說,十多年來,各地的罐頭廠關的關,停的停,還開著的也面臨著生存難題。“我想不明白,同樣是肉,真空包裝的鹵制品大行其道,罐頭肉制品卻無人問津?”對此,吳永進給自己的解釋是:“大概是大家的口味變了吧。”
除了國內消費者對罐頭制品的不認同,“打廣告”的銷售方式也成了罐頭在國內市場前行的最大阻力。
“罐頭食品相對利潤較低,負擔不起高額的宣傳費用。”吳永進說,他們也曾想過一些辦法促進銷售,比如把大包裝分裝成小包裝銷售,但這些方式效果都不理想。
原標題: 原材料便宜了,罐頭廠卻發愁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