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感染了艾滋的5歲毛毛。詹托榮攝
今天是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本網記者要講述的這個讓人揪心和悲涼的故事,說的是福建一名5歲女童疑因在醫院手術輸血感染艾滋,使其家庭深陷困境,小女孩對她母親說,“媽媽,我不想活了。”
2014年11月21日上午,曾桂香(化名)又一次來到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了解情況,看著懷抱中的女兒毛毛(化名)戴著口罩,露出清澈的雙眼,不禁悲從中來。
2010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毛毛到協和醫院住院醫治,手術成功,恢復不錯。然而,2014年9月,毛毛再次入院檢查,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
曾桂香說,得知這個壞消息后,她和丈夫隨即在協和醫院檢查各自身體,檢驗項目“人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體(HIV)”,兩人均為陰性,確認夫妻倆都沒有感染艾滋。
“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感染這種病呢?”曾桂香到現在也感到困惑不解。
四年前,毛毛在協和醫院做手術輸過血
曾桂香來自福建連城農村,十幾年來一直和丈夫在福州打工為生。2009年9月12日,女兒毛毛出生。
曾桂香說,8個月大的時候,毛毛咳嗽,嘴唇發紫,起初將毛毛送到福州兒童醫院就診,后轉入協和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
“醫生跟我說,小妹,這對我來說是小問題。”當時快哭暈過去的曾桂香聽到專家的話,又看到了希望。毛毛的出院小結有這樣的記錄:“2010年5月4日,進行‘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正治術’,術中紅細胞破壞,血液稀釋,予輸血、輸血漿。”協和醫院輸血科配血報告單也顯示,醫院于2010年5月4日、5日,給毛毛輸注了血小板、懸浮紅細胞和血漿。
曾桂香介紹說,毛毛住院一個多月后出院,經常發燒感冒,家人一直認為是術后體弱才多病。2014年8月中旬,毛毛反復發熱17天,于9月4日再次被送到協和醫院住院治療。
“醫生跟我說,孩子要隔離,生活用品要分開放。”醫生的話讓曾桂香費解,隨著毛毛病情的透露,她崩潰了,“醫生說是感染了艾滋病。”9月11日,協和醫院送到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的毛毛血樣結論是“HIV抗體陽性”。
曾桂香和丈夫HIV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曾桂香說,得知這個壞消息后,9月11日她和丈夫立刻在協和醫院檢查, 9月12日的檢查報告顯示:檢驗項目“人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體(HIV)”均為陰性,夫妻倆都沒有感染艾滋。“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感染這種病呢?”曾桂香說,當時她連死的心都有了。
曾桂香從醫生那得知,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我和我老公都是健康的,就排除了母嬰傳播,這么小的小孩怎么可能有性行為?性傳播也不可能。”曾桂香說,在協和醫院三次檢查、省立醫院兩次化驗和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再次證實女兒的病情后,排除別的傳播途徑,唯一的可能就是毛毛在2010年手術時輸過血,“只有這個途徑被感染” 。
曾桂香向協和醫院表示了她的質疑,要求醫院調查。2014年10月25日,在等待調查結果前,毛毛轉入孟超肝膽醫院感染科醫治。11月12日,因為缺錢,毛毛出院。
協和醫院:已告知輸血風險,醫院沒有法律責任
11月21日上午,記者隨曾桂香來到協和醫院,看到一個穿著白大褂的老者遠遠走來時,在媽媽懷里的毛毛說:“陳道中教授來了。”陳道中走近看著毛毛說:“瘦巴巴的,都變形了。”
陳道中是協和醫院心外科主任,毛毛的心臟手術是他做的。曾桂香懷疑毛毛是因輸血感染艾滋,陳道中認為,醫院的輸血、輸液器具都是一次性的,不太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如果手術時注射人血白蛋白,也存在被有問題的白蛋白感染的可能。
“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主觀是你還是我的問題,血液制品都有可能感染病毒。”陳道中建議曾桂香再去醫院醫務部了解情況。
在協和醫院醫院醫患糾紛調解中心,一名姓梁的工作人員接待曾桂香。他表示,醫院用血是福建省血液中心提供的,用血檢測標準是符合國家要求的,“我們只是中間環節,我們不造血也不檢測。”
“因為現在的醫學發展,處于窗口期的一些病毒還是沒有辦法發現,包括艾滋病毒等,不能斷絕這個傳播的可能。”這名工作人員承認毛毛四年前手術時有輸血的情況,但他也重申“輸血存在風險”,家屬當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毛毛父親簽署的“輸血治療同意及風險告知書”,其中注明:因機體感染病原體后到采用現有檢測方法,檢測出陽性結果需要一段時間(窗口期),或由于當前科技水平所限,即使按衛生部規定要求檢測的病原體(如乙肝、丙肝及艾滋病毒等)也存在漏檢可能,故輸血不能完全排除這些疾病的傳播。
對此風險告知,曾桂香說:“那個時候讓我們簽字,是救命要緊,我們也不知道這個血是好的,還是壞的。現在出問題,我不找你們找哪里?”
該工作人員認為醫院沒有責任,“我咨詢過律師,認為醫院是沒有責任的,也問過醫學會專家,也認為是沒有責任的。”
省血液中心:不排除獻血者“窗口期”可能,正進一步調查
福州地區臨床用血供應單位是福建省血液中心。11月21日上午,去完協和醫院,曾桂香又來到省血液中心。
“我們不回避,也高度重視,省衛計委也啟動了調查程序,整個調查是客觀、公正的,不會放著不管。”省血液中心副主任賴東生作出回應。
“當時血液檢測都是合格的,現在還要做進一步的調查。8個獻血者都是有記錄在案的,我們正在追蹤調查。”省血液中心質量管理部的池姓負責人也重申了不排除供血者存在艾滋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可能,“窗口期是世界難題,檢測不出來,但是會感染的,這個是概率問題。”
據了解,窗口期指的是從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到血液中產生足夠量的、能用檢測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體之間的這段時期。當獻血者感染病毒而尚未發病、處于潛伏期時,血液中已有病毒血癥但無癥狀和抗體產生,在輸血檢查中便難以發現,但處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表示艾滋病窗口期為14至21天。
省衛計委:已介入調查,今年年底前回復
協和醫院和省血液中心均透露,福建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已成立調查組,調查此事。11月21日下午上班時間,曾桂香到省衛計委了解情況。
在衛計委三樓醫政處,工作人員表示不知有反映曾桂香女兒遭遇的事,讓她到疾控處問。四樓疾控處工作人員表示,分管艾滋病預防控制的領導外出學習,不便聯系,后經曾桂香陳述并反復要求,疾控處蔡姓工作人員電話聯系了信訪處,對方表示,醫政處已受理了此事。
疾控處工作人員傳達信訪處領導的意思,說省衛計委已經介入調查此事,國家法定的時間最遲到今年12月31日回復。
“門診急診跑了很多回,病歷都記了兩三本,‘迷信’也做了,這次是真的走投無路了,沒辦法才向政府求助的。這個原因要調查出來,這個病很可怕的,不要再讓他(感染艾滋病毒獻血者)去傷害別人了。”曾桂香的話讓疾控處辦公室一片寂靜。曾桂香臨走時,有工作人員囑咐:“大姐,要堅強。”
家庭陷入困境,5歲小孩對媽媽說“我不想活了”
采訪期間,人民網記者來到曾桂香一家租住的民房里。這個“家”只有一個幾平方米大的房間,四周墻上用廣告傳單作為墻紙,連個電視也沒有。長著稀疏黃頭發的毛毛骨瘦如柴,白色口罩遮擋著她的臉,一雙大眼睛清澈動人,手上可清晰看到針孔的痕跡。
“在醫院掛水,護士都找不到血管,這里也打。”曾桂香指著毛毛脖子的位置說:“孩子真的很可憐,不是一點點的可憐,醫生護士看了都哭。”
“在傳染病醫院住院,只有她一個孩子,她問我:媽媽,為什么兒科只有我一個小孩。我騙她說,媽媽不識字,找錯地方了。”回憶起女兒住院的情景,曾桂香哽咽淚下,“她跟我說,媽媽,我不想打針,不想活了。”
曾桂香不識字,1998年和丈夫從閩西老家來福州打工,自從有了毛毛,就專門在家照料孩子,日子過得艱辛,“孩子做心臟手術就花了二三十萬,借了很多錢,現在實在沒錢住院了,只能四處再向親戚朋友借點錢,再讓她住院。”
曾桂香說,經濟困難壓得一家人難以喘氣,精神上更是難以承受。毛毛的爸爸回老家,別人知道他女兒的病情后也躲著他,他在親戚家用過的碗筷和睡過的被子還被扔掉。
“我們都檢查過,都沒病啊。”曾桂香傷心地說。
【鏈接】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后導致免疫缺陷,并發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的綜合征。目前,艾滋病已經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變為一種可控的慢性病。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活動主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
據資料統計,目前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5萬人,感染人數在亞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這組數字背后,顯現出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艾滋病正從少數邊緣化群體向正常人群蔓延。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份統計資料也顯示,全世界5%到10%的艾滋病感染是因為輸入了含有HIV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
原標題: 5歲女童疑因在醫院輸血感染艾滋 自稱不想活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