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經濟下行風險壓力大等問題,央行“降息”靴子終于落下。股票市場在迎來降息的首個交易日上反應最大,房地產、券商、電力以及鐵路基建四大行業受益最多,其中又以房地產最為明顯,多個房地產股漲停,平均漲幅超過3%。
在不溫不火的930房貸新政之后,央行降息對供需雙方而言都是一次極大刺激。據媒體報道,近兩日全國多地開盤項目受追捧,北京、深圳(樓盤)等主要城市咨詢購房人群明顯增多,“日光盤”再現。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央行降息將加速樓市回暖進程。但也有業內人士“冷眼旁觀”,表示表示降息無法改變樓市總體供大于求的本質,未來一段時期銀行“惜貸”還會持續。
降息后購房者入市意愿明顯加強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五年期以上住房商業貸款基準利率由6.55%調整為6.15%,下調了0.4個百分點;住房公積金貸款基準利率由4.5%調整為4.25%,下調了0.25個百分點。
央行降息首先作用在“房奴”一族,據測算,以20年貸款100萬元的購房者為例計算,降息后,其月供每月將減少234元,全年可減負2808元。
降息也讓此前持觀望情緒的人群紛紛出動,一些中介機構客戶看房量明顯上漲,一線城市表現活躍。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中原地產北京、上海(樓盤)客戶咨詢量較上周上漲80%,主要城市看房咨詢量上漲50%。偉業我愛我家12個城市客戶咨詢量較上周普遍增長五成,22日當天,北京客戶到店咨詢量比上周增長140%。
據媒體報道,降息后北京多個新盤受追捧,其中某開盤50套別墅產品實現日光,銷售額達5億元。深圳的新盤同樣熱銷,22日三個樓盤開盤,吸引了5000多人到場,其中兩個項目當天售罄。
統計局此前公布的10月份70城房價指數顯示新房價格依然有所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尤其北京二手房價格開始出現環比上漲。“在略微企穩升溫的樓市下,降息、將準將讓樓市"暖上加暖",放大市場利好,購房者預期明顯向好。”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
房企融資現馬太效應
央行的意外降息對房企而言猶如及時雨,意味著銀行貸款利率更低、融資成本降低。但顯而易見的是,財務穩健的大型房企將優先獲得貸款,央行降息“如虎添翼”,而中小房企本就難以從銀行渠道獲取貸款,央行降息影響微乎其微。
據媒體報道,此次央行采用“非對稱降息”,特別是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浮區間的上限由1.1倍基準利率上調整至1.2倍,銀行的實際資金成本并沒有降低。在開發貸款緊俏的背景下,大多數中小型房企融資成本或“不降反升”,而信譽良好的大型房企能受惠于降息帶來的融資成本下降,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由于今年銀行將絕大部分的開發貸款額度投向前100強的房企,大多數中小房企根本無法拿到開發貸,因此以信托、基金為代表的社會自籌資金成為他們獲取資金的最重要渠道。
“隨著銀行更重視資產質量,這些財務穩健的大型房企將優先獲得貸款,也成為本輪降息的受惠者。”歐陽捷表示。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房企不會因為此次降息而在資金面有較大緩解,未來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中小企業,仍然可能面臨更多的債務違約的市場風險。開發商不宜借機捂盤惜售、炒作樓市“買漲不買跌”等現象,應利用政策短期利好的“窗口期”,繼續堅持跑量的高周轉策略,加大去庫存力度,減輕資金面壓力。
任志強“潑冷水”:房價怎能隨便漲?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想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近期央行松綁限貸、降息等政策已經形成了疊加效應,無論是從市場預期還是資金成本角度看,都能夠對樓市短期和中長期帶來利好。在供求活躍的情況下,房價止跌反彈的跡象會更趨明顯。
在930房貸新政和央行降息的雙重利好下,雖然多數業內人士看好,但也出現了不同聲音,一向唱多的任志強這次反而潑起了冷水。
任志強22日在某論壇上表示,“房地產受政策背景影響很大,別把房地產鼓勵與其他經濟政策之外去討論,F在市場都在說央行降息后房價將大漲,但是,央行降這么點息,全國有那么多庫存,房價怎么就能隨便漲?”
張宏偉亦從宏觀面分析認為,央行降息及地方政府“救市”只能解決“去庫存”的燃眉之急,但無法改變樓市總體供大于求的本質。未來市場自身調節作用還是會暴露出樓市庫存偏大、去化周期偏長的問題。
同時,張宏偉表示,正如“央四條”首套房貸優惠基本落空一樣,降息并不意味著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樓市風險控制降低要求,未來一段時期內無論是開發貸款還是個人按揭貸款,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的行為還會持續。
財經評論人郁慕湛更是直言,本次降息的主觀出發點在于當前各項經濟指標疲軟,樓市多半有跟著起哄的嫌疑,降息并不能改變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更多的還是在調整宏觀經濟結構,減緩中國經濟擺脫房地產成為主要引擎帶來的負面沖擊,對于房產來說,充其量只能刺激樓市一時。
原標題: 多地樓市借力降息回暖 任志強潑冷水:怎能隨便漲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