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阿姨家的保健品堆積如山,五花八門。記者陳中秋攝
新聞背景:85歲退休教授郭阿姨:我是怎樣被各種保健品包圍的?
85歲的郭阿姨是一位退休教授,家住浙大玉泉校區附近。
她經常接到邀請函或電話,請她去聽所謂的科普講座。講座前主辦方先給大家免費體檢,講座后拿出保健產品,她跟很多老年人馬上掏錢購買,少則兩三千,多則上萬。
入秋這兩三個月,郭阿姨已經花掉了一萬六千多元。而以往買的保健品根本來不及吃完,有些已經過期了。這幾天,她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各種保健品包圍”了,于是開始反思,覺得自己白吃了很多沒用的東西,很后悔,希望其他的老年朋友不要再這樣了(詳見本報昨天A04版《85100000》報道)。
這則報道見報后,持續引發熱議。很多讀者看到后都深有感觸,也一起分享了親身經歷和獨到見解。老年人買保健品,還真不是個簡單事。
為買保健品,他們把一套住房賣了
孝順媳婦:我有一對“瘋狂”公婆
用小薇的話來說,她的公公、婆婆“可能是全杭州買保健品老人中,最瘋狂的一對”。
兩個老人,都是72歲,工廠退休,每個月退休金加起來6000多元,除了吃穿(也是省吃儉用)外,所有的退休金都買了保健品。隨著保健品越買越貴,越買越多,原先勉強可以支撐的退休金也不夠用了,后來連以往一些積蓄,也差不多用光了。小薇說,她測算了一下,二老過去五六年間,差不多花了30多萬元!
“終于,有一天他們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把市中心一套住房賣了,160多萬,怕到兒子家住,買保健品的事談不到一起,就租了一套房子住。”小薇說,自己有三四套房子,在經濟上根本不用啃老,不在乎老人賣住房,但他們太瘋狂了,說要是生病了,這些錢也沒用的,還不如都投資到身心健康上來。
他們說的“身心健康”,一是用保健品保養身體,二是隔三差五去聽講座。他們已經是許多公司的資深會員了,到處游山玩水,還有些講座邀請他們當嘉賓,坐到臺上去。
小薇說,她跟老人講,可以幫他們訂飛機票、高鐵票,報個老年團出去玩,滿世界玩都沒問題。但老人回了她一句,“當了一輩子工人,沒想到,到70歲了還經常會有上臺演講的待遇,臺下一兩百個人,還有教授級的人,都昂著頭認真聽,鴉雀無聲,你們能給嗎?”
小薇說,兩個老人最高紀錄,早晨從6點開始,一天聽了5場講座,當了2場嘉賓,做了3次演講。前一天晚上還專門過來,把演講稿拿給她看看,寫了3份稿子,都不一樣,好詞都用得差不多了,說你要真心孝順,就幫忙再潤色一下。
他們的銷售模式,不佩服不行
學醫的女兒:我為什么放棄勸阻父母買保健品
魏女士的父母,74歲,“七年保齡”(子女們用了這個詞,用來表示老人購買保健品的時間)。
魏女士說,她是醫學院藥品專業畢業,在醫院、制藥廠都做過。“按道理,父母即便去買保健品也會很理性,但那些賣保健品的人真當厲害,不佩服不行。”
起初,父母買了雜七雜八的保健品后,有些價格不高的,就給女兒看看成分、批號什么的,要是自己覺得太貴的,一般都是藏著吃。“人老了,在買保健品這個事情上倒像個孩子,很可愛的。”
魏女士笑著說,她先是順著老人,保證這些保健品安全的情況下,也在觀察這種靠開講座、帶人旅游的銷售模式。
“剛開始是氨基酸什么的,成分上講是常規的營養品,但藥店里一般看不到的,后來買著買著就亂了,比如一種主要成分是大豆提取物的東西,取個很時髦的名字,就是高檔保健品,這種成分的確對更年期女性有調節作用,但是媽媽吃,爸爸也跟著一起吃,亂買不說,還亂吃。”
這個時候,魏女士就跟他們講藥物成分,它是怎樣作用于人體的某種機理。“沒想到,他們經常去聽課,醫學院講的那些專業術語,他們竟然都聽得懂,還沒講完,父母便接著話題,往下講,頭頭是道啊!”
魏女士佩服銷售保健品的地方不止這一點。還有他們對客戶信息的掌控和隨機應變。
“等他們曉得,手上這兩個客戶(魏女士的父母)家里有個學醫的女兒后,馬上改變策略,賣一些常規的、有批號的營養品之外,把主要營利點放到了附屬產品上,那些產品都是超出醫學范疇之外的。”
魏女士說,他們對父母講,你們的身體,前面有了保健品作鋪墊,現在已經進入到用日常食品來補給的良好狀態了——
油,除了炒菜外,還要每天空腹喝5毫升;米,吃云南長壽村運過來的紅米,甚至做零食的餅干,也是特制的。
這些東西,價格都比普通的貴三到五倍。
再后來,父親就整箱整箱地搬酒過來。一會是蛇膽,一會是藍莓(反正是動植物制作出來的),交替喝,每箱都要一兩千,不會喝酒的母親,也每天喝二兩。
再后來,營銷“喝水”。先是水龍頭上的凈水龍頭,3000塊錢一個,銷售人員說無論水管里是什么水,只要從他們的凈水龍頭流出來的水質,比環保要求苛刻的哪里哪里都要好很多。當然,要想再提升一個層次,龍頭還要配一個水杯,這個水杯底部是有鋅離子的,龍頭和水杯加起來用,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水。
這還不算,床上用品也有講究。床單是納米做的,千把塊一條,最貴的是大豆纖維做的被子,一萬塊,說是蓋上去,保暖之外還保健康。
“說真的,看到他們鉆到大豆纖維被子后那種安全感與滿足感,我們想一想,哪怕是騙人的,作為子女也不好多說了,反正有這個條件,就讓他們去折騰吧!”魏女士說,她現在也基本放棄了,要是再管起來,推銷保健品的可能還會換招數。
是誰把我推上買保健品之路?
退休女教師:是社會、子女和賣家的合力
昨天,還有個叫“湖面”的網友通過微信(保健品工作人員教會她用微信)跟我們說,她也是退休教師,75歲,也經常去聽講座、買保健品,她正在寫一個東西,叫《是誰把我推上買保健品之路》。
“湖面”認為,主要有三股力量促使自己買保健品,以下是她的自述——
第一是社會,我去逛商場,以前百貨大樓里,都有老年人專柜什么的,現在都是年輕人的天下,連買個衣服都不大容易找,商場里的娛樂項目,也都是年輕人的。人到七十多歲了,連廣場舞都搶不到地盤了。還有一些孤寡老人,確實很寂寞,沒辦法,這些保健品講座就有空子鉆了,發邀請函,打電話叫我們過去,自然就過去了。
第二是子女。他們工作很忙,有孩子要管,我們老了,要想辦法愛惜自己身體,生病了去醫院,他們都操心操勞,很費神的,我們不給他們添麻煩,就是為他們好。那些保健品里,還是有些養分的,至少不會吃死人,這些年吃下來,身體都還穩定的,心理也有暗示作用,每天精氣神很足,興致勃勃去聽講座,他們說是說一些閑話,但不妨礙他們去做事情,各管各的,這就好了。
第三是賣家。這是最主要的,這些賣家啊,真當是好。他們是從河南、安徽、山西,以及浙江的一些縣城過來,一個個熱情得不得了,真正是做服務的。他們帶你去旅游度假,安排很細,比如做過教師的,安排在一個組,七八個人,農家樂里湊在一起,無話不談,教出的一個好學生,能談半天,一個差學生怎么混得很好的,又談半天。做過企業的安排在一起,他們也談自己廠里的事,話題都很投機。
路上看到哪個老人腳走得痛了,就趕緊扶住,還會背著走一段,晚上再端著熱水到房間里,蹲下去幫老人洗腳,掐準泡腳時間,再慢慢做足底按摩,讓血液循環到最佳狀態,第二天走路就會好很多。
原標題: 是誰把老人們推上了購買保健品之路?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