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文化加綠化 城鄉更美麗
2014年11月24日 來源: 臺州日報 林超群

  11月19日,周斌正在指導工人們修剪藝術造型樹。

  

  11月19日,在路橋區峰江街道下陶村的入口,一位身穿綠色制服的工人正在雕刻村牌,村牌的部分字是從元末明初大學問家陶宗儀的書法作品里選取出來的。立足陶宗儀故里和獨特的環境優勢,下陶村按照“生態濕地、田園風光、民俗文化”的規劃理念,著手打造生態濕地公園,建設“美麗鄉村”。

  下陶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特邀設計者”,是浙江百花園林集團。日前,百花園林董事長周斌走村入戶、考察古屋,就如何挖掘地方特色,傳承鄉村文脈,在美化鄉村自然景觀的同時,更好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支招獻策。

  既是技術的,也是藝術的

  “園林,既是技術的,也是藝術的。”這是周斌與記者交談時,說的第一句話。

  在絕大多數普通百姓的眼中,園林不過是種種樹、栽栽花、剪剪枝,但其實,“文化”在園林工作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譬如蘇州園林,作為世界園林的典范,通過建筑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充分結合,向人們展示了精巧雅致別具一格的江南文化。

  古諺有云:“七分主人三分匠”,講得就是“能主之人”設計師之于園林的重要性,通過設計師的設計,將氣候、地理、民俗、人文等要素融會貫通,納于方寸之間,千百年之后,園林仍能作為有生命的藝術品不斷在展示著文化、傳承著文明。

  “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承載著文化的含義,譬如玫瑰象征著愛情,康乃馨象征著母愛。”周斌說。多年來,他一直注重在涉農生產上挖掘農耕文化,在花卉植物上深入研究世界花文化與中國傳統花文化,在園林景觀配置上充分結合有機應用傳統建筑風格和地方特色文化。

  百花園林擁有五大苗圃生產基地,培育種植了多種珍貴品種和造型樹景觀,并將“苗木生產—研究—設計—施工—養護”整條生產鏈都視為藝術創作過程,公司專事設計的有幾十位員工,多是園林設計專業出身的科班人員。周斌介紹,百花園林集團專門成立臺州市景觀園林科學研究院,目前有三大研究主題,分別為新品種或鄉土品種的開發保護、園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和園林設計理論與區域文化的研究,致力于“技術”與“藝術”的雙馨。

  保護好、傳承好中國文化的根

  “文化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周斌說,“中國文化的根在農村,通過挖掘村史故事、使用本村人手寫字體、尊重傳承村民習俗等方式,增強老百姓的認同感、歸屬感。”

  自1995開始創立百花園林公司,周斌每年均主持或參與完成10余項各類園林景觀工程建設施工,近年來專注美麗鄉村建設,主持完成金大田、平橋、峴頭林、中林等多個田園式生態公園設計研究與施工指導,其中金大田村田園式生態公園被樹為全省典型,結合文化宣傳上了央視焦點訪談。

  “金大田村有什么呢?一座舊房子、三面環水、百年古木。”周斌說,“像這樣有歷史的老宅子,現在已經不多見了。這么好的條件,一定要好好利用。”所以,他給金大田村村委會提出了十六字建議:“保護為主、修建為輔、深挖歷史、精編故事”。

  經過修繕,新橋鎮金大田村約700平方米的明清古民居,建成了一座占地20多畝的田園式生態公園,涵蓋了美學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藝術化的農耕文化、休閑化的娛樂功能。

  橫街鎮墻下陶村也正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環村而建的青灰色圍墻,沿著山腳的水井建立的浣衣處,統一、質樸而自然的風格,來自百花園林的設計。這種尊重村民習慣和文化的設計,受到村民的歡迎和喜愛。

  “我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在充分收集地域文化、走訪調研、聽老村民訴說故事等的基礎上,提煉融合設計出來的。”周斌說。

 

  

原標題: 文化加綠化 城鄉更美麗

標簽: 綠化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