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杭州人小張身高一米七,體重達到200斤,走幾步路就會喘。不久前,小張因為頻繁腹瀉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他很意外,醫生告訴他,他得了結腸癌。
杭州市腫瘤醫院腫瘤放射治療中心主任鄧清華表示,肥胖會給人帶來許多健康負擔,超重和肥胖會增加癌癥發生的幾率。
十種癌癥與肥胖關系密切
據了解,小張平時很少在家吃飯,都在外面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如漢堡、奶油蛋糕等。在家的時候,小張喜歡待在家里打游戲,也很少出門鍛煉。
“大腸癌患者當中很多都是胖人。”鄧主任告訴記者,“腸癌也是和生活方式有關的癌癥,長期吃高脂肪的食物,腸道運行不暢,容易便秘,腸道會產生更多毒素,時間久了會產生致癌物質。要是女性比較肥胖的話,患上一些疾病的可能比男性產生的危害更大。其中由于肥胖引發的癌癥至少有14%與男性相關,而女性則占了20%。”
鄧主任表示,有10種癌癥患病風險與肥胖明顯相關。其中包括子宮癌、膽囊癌、腎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白血病、肝癌、結腸癌、卵巢癌和乳腺癌。
肥胖為什么致癌?
為什么體重增加與腫瘤的發生有關?
鄧主任表示,目前對肥胖誘發癌癥發生的確切機制仍不明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肥胖增加癌癥發生風險絕不是單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
“不健康飲食和運動過少等生活方式都可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鄧主任指出,35%的癌癥與飲食相關。肥胖癥患者多偏好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高反式脂肪酸和精加工碳水化合物,而膳食纖維、全谷類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不足。
并且,肥胖患者的體力活動普遍過少,免疫功能通常較低,疾病抵抗能力較弱,癌癥發生風險也會增加。
“此外,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堆積使機體處于慢性炎癥狀態,慢性炎癥狀態可誘發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鄧主任補充說,“超重和肥胖將直接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引起胰腺代償性分泌胰島素,引起高胰島素血癥,影響細胞生長的調控周期,加速基因突變和癌癥的發生。”
有規律的運動可防癌
臨床上,95%以上的肥胖屬于單純性肥胖,原因很簡單,就是吃得太多、活動太少所致。因此,只要減肥成功,就能減輕癌癥發生的風險。“對于一些超級胖子來說,手術減肥也是一種辦法。”鄧主任補充道。
現有證據表明,進行有規律的運動可預防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肺癌和胰腺癌的發生。積極運動人群其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度下降了50%。不僅如此,對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合適的體育運動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因此有人提出,運動是惡性腫瘤治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同時,鄧主任提醒:“肥胖或超重固然對健康不利,但也不是越苗條越好,最合適的BMI為22,低于18同樣有損健康,也會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如肺癌等。”
原標題: 19歲小伙體重200斤患上結腸癌 為啥胖子容易得癌癥?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