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駛經黃巖二環西路,行車記錄儀拍下了前車車窗拋物的畫面,隨后他又準備把塑料袋扔在馬路上,將丟未丟時手握袋子收回車內,應該是意識到不能隨意丟垃圾,也讓我放棄了曝光車牌的想法。”這是一條發送給臺州市同創辦公共平臺的微博。
網友隨手拍,拍下身邊的不文明行為;市民心里知,知道城市衛生需要共同維護。我市創衛多年,在開展集中整治的同時,積極探索鞏固創衛成果的長效機制,其作用日益凸顯,市民的衛生意識逐漸提高。
“三化考核”動真格
隨著創衛工作的全面深入,我市逐步建立了推進例會制度、市區街道“潔化美化序化”考核辦法、責任追究和獎勵辦法等工作機制,確立了“以區為責任主體,以街道為實施主體,市區街道社區村單位全覆蓋”的工作局面。
其中,市同創辦組織實施了條塊結合的月排名考核機制。市區22個街道作為考核對象,周考嚴管街、月中考重點項目、月末考“三化”(潔化美化序化),并在月底對其進行綜合排名,由市級媒體公布名次。
去年9月3日的周考抽查中,考核組發現市區內街道亂停車、亂堆放的現象有所抬頭,當場向該地同創辦指出問題所在,要求立即整改,并在全月考核中對其扣分。而在月底綜合排名末位的片區,需在全市多城同創推進例會上作表態發言;連續兩次“墊底”,主要領導需作書面檢查,進行誡免談話。據統計,對創衛不力者,市紀委共約談12人、通報批評11人,拘留違法或對抗執法行動的“釘子戶”110多人。
路橋螺洋街道在去年8月的月考核中位居最后一名,街道黨工委書記在大會中發言,“覺得如坐針氈,亦感到責任重大,下定決心要打個漂亮翻身仗”。臥薪嘗膽,知恥而后勇。一個月的時間,舉全街道之力,思想、責任、投入全到位,螺洋街道在9月考核中躍居首位。
無獨有偶,該年9月考核的第二名——黃巖新前街道,亦是成功逆轉的典型。清理拾荒家園,打造花園式菜場,“末流”翻身成了“先進”。
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高密度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勵差的要變好,鼓勵好的要保持,以創衛引導管理,促使文明整潔的環境常態化。
與此同時,我市還建立了16條線共27項的創衛達標月考核排名公示制度,涵蓋全市衛生、行政執法、交警、食藥監、金融、教育等多個部門。
“六制管理”促長效
臺州經濟開發區市府大道,長約6公里的路面上,配備了33名保潔人員,實行全天候無間隙輪崗清掃。同時,17輛快速保潔車巡回作業,保證垃圾落地不超過15分鐘。
環衛快速應急分隊通過普掃、巡回保潔和人機合掃的方式,使得街面的長效管理工作提升了一個大臺階。在整個椒江區,共有60名保潔人員配備快速保潔車,保潔頻次明顯增高,主次干道上垃圾滯留時間可控制在30分鐘內。
除了創新保潔模式,還建立了嚴格的獎懲機制。巡查時發現一處保潔不到位,且未在規定時間內清理的,每處扣罰50元,每周三次的不定期考核,讓道路快速保潔機制更能落到實處。
與主次道路15分鐘快速保潔制一樣,“牛皮癬”責任人停機制、河道保潔“河長制”、主干道“街長制”、“門前三包”制和農貿市場衛生保證金制,都是我市為鞏固創衛成果實行的長效管理機制。
門前要三包,包環境衛生、包綠化、包秩序;一周要三巡,周一到周五3次巡查,周六、日隨機夜巡。在椒、黃、路三區和臺州經濟開發區內,市同創辦和相關部門與經營戶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
方林路,位于路橋路南街道的一條老街,不到400米卻有店鋪138家,全部簽訂了責任狀,同步實施星級管理。“門前三包”做得好,掛星獎勵,達到8顆,街道為其免費制作門頭廣告;門前衛生、綠化、序化沒做好就摘星,扣完五星將被停業整頓。這一做法,有效遏制了越門占道經營行為。
由市行政執法局推行的“街長制”,實現了城市管理的網格化、精細化。在椒江區萬濟池菜場,內部環境的“臟、亂、差”早已不復存在,但周邊的流動攤販、店鋪的占道經營現象仍時有發生。一支綜合整治執法隊為此專門成立,每日分4個時間段巡邏,道路設置隔離帶,做通經營戶思想工作,與相關部門聯動執法,杜絕了此類現象再度出現。“街長制”的落實,是健全市容環境秩序長效管理機制,提高一線執法隊員“見勤率”和提升市容“管控率”的重要抓手。
街巷潔序美有街長,河道保潔有河長。身著救生衣,手執打撈工具,駕乘專業保潔船,河道全年長效保潔管理隊伍在臺州市大小河道穿梭,清除打撈水面漂浮物。河道長效保潔是我市的年度考核任務之一,各縣(市、區)采取分片、分河段、聯村包干等工作機制,每日有專人清理河道垃圾,保持河面的持久潔凈。
“三管齊下”防反彈
多城同創曝光臺、餐飲考核紅黑榜、尋找身邊創衛反彈……不規范現象難免有抬頭,如何有效發現與治理?曝光、處罰、監督手段的綜合運用,“三管齊下”讓反彈無所遁行。
“開發大道上有段護欄擺放不正,沒起到隔離作用,還影響了正常通行。”“通往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嘉木路,兩頭的限高限寬裝置限制了公交車進入,學生通行很不便。”翻翻臺州市同創辦的微博,有不少來自網友的反映,而每條曝光內容下,都有同創辦工作人員給出的回復。
及時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做出整改。創衛行動面大點多,僅靠考核人員的實地走訪畢竟有限,而微博、微信等曝光平臺的存在,讓全體市民攜手參與,共同為創建衛生城市而努力。
市民紛紛加入不文明行為“隨手拍”行列,利用行車記錄儀,采集到車窗拋物的證據交給相關部門;公共停車領域安裝地鎖,私占車位,手機一拍讓此類不文明行為不再肆無忌憚。
在路橋區南官大道和新安西街交叉點,路口的LED顯示屏正在播放“多城同創紅黑榜”,既有創建先進個人的展播,也有對各種陋習的曝光,亂闖紅燈、亂停車、亂扔垃圾等現象,無一逃過群眾的“法眼”。紅榜展示創衛亮點,讓群眾學習借鑒;黑榜曝光各種不文明行為,讓群眾提高平時的行為意識。不少市民對這種做法給予支持。
去年8月14日,我市成立多城同創市民監督團,請群眾當“眼睛”,發“聲音”。他們不僅是監督員,更是勸導員、宣傳員、參謀員和考評員。路橋區各老年協會成立“啄木鳥”老年文明勸導隊,黃巖區有一支402人組成的老年志愿服務隊,老年人們積極為創衛發揮余熱。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創衛絕不是一場“突擊”行動,而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
今后的創衛工作將保持常態,堅持有人管事,統籌協調各項工作繼續開展,鞏固創衛成果。堅持按章行事,日常督查持續跟進,分線考核保持不變,長效管理機制真正落實到位。堅持以創促管,將創建范圍向鄉村和農民擴大,不斷優化臺州的人居環境,確保創建惠民、創建利民。
原標題: 長效創衛新常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