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委會充分提醒廣大選手注意天氣情況……經與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及其下屬環衛集團溝通部署,我們將于比賽當天調配灑水車反復噴灑賽道路面,撲滅路面揚塵,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減小霧霾危害

55歲的老吳才沖過終點線,親友團便簇擁了上來。有的遞香蕉讓他補充能量,有的倒熱茶給他驅寒。
3小時49分,這也是來自上海的馬拉松愛好者吳肖東參加過的數次馬拉松比賽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績。但相較于比賽結果,老吳的親友團最揪心的是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直到聽到老吳一句“沒事”后,她們才放下心來,與“心目中的英雄”開心地合影留念。
“總體而言,組委會的組織工作非常嚴謹,保障也很充分,這個成績,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吳肖東告訴記者。
然而,這份圓滿完成比賽的成就感,和完賽后與家人的歡聚場面,張旭(化名)是注定無法“享受”到了。當天一早,他決定退出本屆北京馬拉松。
這對張旭來說無疑是個無奈,甚至是有些苦澀的決定。前一天夜里,他醒來多次查看空氣質量數據。“盼著萬一風來,霧霾一散就爬起來去跑‘北馬’(北京馬拉松簡稱),但奇跡并沒有發生。”張旭表示。
霧中馬拉松
328,這是19日上午6時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指數(AQI)顯示的結果,且直到當日下午1時,這一數字才降至300以下。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分級方法,AQI在151至200之間為四級中度污染,201至300之間為五級重度污染,300以上為最嚴重的六級嚴重污染。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出現多日AQI指數300以上的嚴重污染,對于19日的天氣情況,氣象部門也有預報。18日18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預警稱19日為重度污染,并請廣大市民做好健康防護。
事實上,賽事組織方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霧霾天氣可能帶來的影響。在2014年北京馬拉松的報名工作中,組委會特意增加了答題測試環節,就是為了讓愛跑人士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對馬拉松運動存在的風險有所警覺,并在開跑前補充必要的“跑馬”知識,包括及時補水、調節呼吸等。
北京馬拉松的官方微信10月17日推送文章《當馬拉松遇上霧霾,你該如何跑》稱,“組委會充分提醒廣大選手注意天氣情況……經與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及其下屬環衛集團溝通部署,我們將于比賽當天調配灑水車反復噴灑賽道路面,撲滅路面揚塵,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減小霧霾危害”。
此外,北京市政府也指示市衛生計生委全體醫療保障人員做好相關救治準備,在全程終點增加2輛救護車及2組醫護人員;并在包括跟隨的4輛救護車在內的所有賽事醫療點中,加強氧氣和平喘藥物的配備。
盡管如此,包括張旭在內的一些選手還是退出了北馬。
退與不退間
“這樣的天氣,作為親屬,我們其實還是都希望他能放棄比賽,身體還是最要緊的,但他還是堅持。”吳肖東戴著口罩的親友們表示。
老吳之所以堅持,是因為自己曾遇到過比這更嚴重的天氣的比賽日,“當時身體也沒有太多變化,所以覺得應該沒問題”。
記者采訪的諸多選手中,多數其實知道霧霾天氣跑步會對身體有些影響,但還是最終選擇參加比賽。
“我有許多朋友報名參加此次北馬都沒報上名,我參加了,肯定不會放棄比賽的。”選手夏波光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本屆賽事報名工作是9月8日上午9時8分正式啟動,到當日22時30分,30000個比賽名額報滿。這一速度創造了國內馬拉松賽事報名的新紀錄。
而此前舉辦的一些馬拉松比賽中,甚至還出現過報名前晚就有人支起帳篷徹夜守候、接受網絡報名的官網因點擊率過高而癱瘓、數千名額不到一小時被搶空等火爆情況。
“并不是只要報名就能參加的,還是有一些門檻的,比如,以往的比賽成績等因素。”知情人士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參賽選手中有許多是馬拉松愛好者,參加比賽的次數少的一年四五次,多的甚至一年十多次。有位采訪對象甚至表示,就是戴著頭盔也要參加比賽,盡管他的腿在跑的過程中出現了疼痛現象。
“所以,組委會要取消比賽或者推遲比賽,都是很難的一件事,我們還是很理解他們的。”夏波光認為。
此次北馬有46%的選手來自外地和國外。這也是讓組委會很難將比賽延期、改期的原因之一。
夏波光告訴記者,有一些外地選手是組團來北京參加比賽的,無論是住宿還是往返機票大多是以團購方式辦理,“許多回程機票都是訂好的,如果組委會宣布比賽延期,將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這其實是‘馬拉松熱’所帶動的運動旅游產業”。
馬拉松熱潮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舉行39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其中全程馬拉松19場、半程馬拉松7場、其他長跑活動13場。全年有超過75萬人次參與各類比賽,而其中參加全程及半程馬拉松項目的人次則將近20萬。
隨著賽事整體規模的增大,單項賽事的規模也越來越大,39場比賽中有27場達到了萬人以上。目前全國4個直轄市、17個省或自治區的共34個大中城市有舉辦馬拉松和相關運動賽事,覆蓋率達到70%左右,并且近3年來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速度。專家預計,到2014年,將有接近80%的省份擁有1場或多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
“近年來,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規模越來越大,參與人群日趨廣泛,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已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重要時期。”身為運動產業從業人員,同時也是馬拉松運動愛好者的黃華勇對記者表示。
一位從事馬拉松比賽推廣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國內馬拉松賽事第一梯隊中,“北馬”、“廈馬”(廈門馬拉松)、“上馬”(上海馬拉松)等無疑是影響力較大的,“尤其是北馬,2013年某媒體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品牌價值體育賽事’中,北馬以估值2.5億的品牌價值上榜,與中超、中職籃和中網等傳統比賽不分伯仲”。
這背后不僅是因為創始于1981年的北馬有相對悠久的歷史,更多是因其主辦、協辦方的實力。
公開資料顯示,北馬是經國際田聯(IAAF)認證、國際馬拉松及公路跑協會(AIMS)備案的國際田聯金標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和北京市體育局共同主辦,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中奧路跑體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體育競賽管理中心承辦。“尤其是央視直播,對于我們這些愛好者而言也是很大的殊榮。”一位參賽者告訴記者。
長跑大生意
眾多愛好者的追捧和電視直播,這對于任何一個體育賽事來說,無疑是吸引贊助商的最佳“砝碼”。而這也是馬拉松比賽商業運作的關鍵所在。
記者了解到,城市馬拉松的經營規則一般是地方政府舉辦賽事,第三方商業公司買斷幾年的賽事經營權,自負盈虧。
“商業公司的主要支出為買斷費。一些大的賽事大概是一年1500萬元,還有電視轉播、保安等費用,全部加起來在2000萬元左右。”上述從事馬拉松比賽推廣的專業人士表示。而收益部分則來自贊助商與報名費。
以本屆北馬為例,總冠名為北京現代,官方合作伙伴為阿迪達斯,還有3家官方贊助商和8家官方供應商。
盡管北馬的贊助費用由于涉及商業秘密而沒有對外公布,但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馬拉松賽事合計贊助費在2000萬~3000萬之間,如果以此為基準的話,北馬的贊助費用不會低于這個區間。
再看北馬的報名費。按照北京馬拉松組委會公布的報名繳費須知,中國籍報名者的半程馬拉松報名費為160元,全程馬拉松為200元。據此估算,本屆報名費也有數百萬元。
“贊助商贊助體育賽事,一為品牌,二為銷售。賽前、賽中、賽后都會有相應的營銷方式,這也是提前做好的方案。如果推遲或者取消,報名費不計算在內的話,贊助商的權益該如何保護?就算推遲,其所有的商業計劃也要全盤改變。這個成本是很大的,誰來承擔?”上述專業人士表示。
據《第一財經日報》
原標題: 霧霾天跑馬拉松背后的商業動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