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光盤行動”漸入人心高校食堂收的泔水少了
2014年10月17日 來源: 臺州商報 陳佳樂 楊麗莉文/攝
【摘要】 從小,我們就會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天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為“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自打開始實施光盤行動以來,不少人已經意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那么,你在餐桌上,是“必剩客”還是“光盤族”呢?借著世界糧食日,記者做了一番調查。

  昨天,臨海中心幼兒園蒙一班的孩子們吃完午飯后,將空碗舉起,表示對節約糧食的支持。

  昨天中午,在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堂內,工作人員正在收拾餐桌。

  

  昨天是世界糧食日,市民節糧意識怎么樣?

  有市民算了賬:如果每餐都光盤,兩年能省個Iphone 6

  從小,我們就會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天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為“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

  自打開始實施光盤行動以來,不少人已經意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那么,你在餐桌上,是“必剩客”還是“光盤族”呢?借著世界糧食日,記者做了一番調查。

  【高校】

  大多學生都是“光盤族”,搭伙吃飯受歡迎

  昨天中午,記者走進臺州學院、臺州廣播電視大學、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食堂探訪,食堂收殘處的收殘員不約而同地反映,相比前些年,現在每天的泔水量已大大減少。

  中午12點,記者首先來到臺州高教園區,這里的食堂為臺州廣播電視大學和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提供餐飲。

  第三食堂收殘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生剩菜的情況還算良好,大部分學生都是“光盤族”,“喏,你看,這些盤子,那些碗,都是吃得差不多了”。

  剛打了飯菜準備開吃的臺州廣播電視大學大二學生陶然指著墻上掛著的橫幅說:“標語都說讓我們節約糧食,做光盤一族,我頓頓都是盡量吃完。”

  記者看到,陶然只打了兩個菜。他說,其實也有其他想買的菜,但感覺多打一個菜就會吃不完,既浪費又花錢。

  而在離陶然很遠的一個門口位置,3個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女學生正在吃飯。擺在桌上的只有一個餐盤、3碗飯和3碗湯。問及為何只打一份菜,其中一個長發女生說:“打一盤4個菜就夠我們仨吃了,多了反而浪費。”

  “我們很多同學都時興搭伙吃飯,既省錢又不浪費,還能增進感情。”另一個短發女生說。

  中午12點半左右,記者轉站臺州學院食堂,這個時間點,大多數學生已就餐完畢。在食堂收殘處,收殘員正在將學生們交過來的餐盤進行清理。記者同樣發現,這些餐盤基本光了。

  收殘員大姐告訴記者,她剛到這個崗位沒多久,但這些日子工作下來,她覺得學生們大多還是“光盤族”,剩很多菜和飯的情況相對較少,“一頓午餐也就收到一桶半多的泔水而已”。

  不過,高校食堂浪費現象并沒有完全杜絕,各食堂的服務員都告訴記者,有時剩菜剩飯量也會有上浮,不過上浮的次數很少,而剩余的飯菜多為蓋澆飯、米線或面條等。

  一位剛把餐盤交到收殘柜上的學生說,自己中午胃口不太好,打菜時就跟打菜員說量不用太多,盛的飯量也比平日要少。她認為,雖然現在做到完全光盤不太可能,但師生們也在盡量做到吃多少買多少。

  【餐飲店】

  吃不完的飯菜,大家不再忌諱打包

  昨天中午11點30分,餐館開始迎來一撥撥的食客。

  在臺州經濟開發區緯二路上的一家面館里,市民陳小姐約了5個同事一起來吃面。6個女孩一人點了一碗面后,又趕緊告訴服務員,全部換小碗。

  “其實價錢也就差那么幾塊,可覺得吃不完,怕浪費了。”陳小姐說,大家小碗吃得剛剛好。

  記者走訪了臺州經濟開發區前丁街幾家面食小餐館,發現剩飯情況不多。

  在一些自助餐廳,盡管可以自取自選,可記者發現,大家還是挺自律的。

  在花園山莊地中海自助餐廳,記者見到了正在用餐的齊小姐和她的朋友,兩個人兩個盤,擺放著一些食物。“吃多少拿多少,這不光是節約的問題,也是素質問題啊!”齊小姐說,一般自助餐廳都會有提醒,浪費多少克要付多少錢,“我覺得罰不是辦法,還是要靠大家自覺,不過,我覺得現在的食客都還是挺文明的,想想也是,大家都光盤,就你盤子里剩一堆食物,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但是,記者了解到,相對于面食、自助餐而言,吃炒菜的浪費,相對大一些。

  昨天午飯時間,姜女士和同事來到臨海鹿城路上的一家叫來往間的餐飲店。一大盆水煮肉片、一盤白灼菜心、一碟紅燒肉、一碗雜醬面再加一份粉條炒卷心菜……姜女士和同事看著服務員端上來的一個個菜肴,不禁有些咋舌。這樣的分量,對于兩個女人來說,確實有點多了。最后兩個人盡管敞開肚皮吃,可還是剩下了半盆水煮肉片,而粉條炒卷心菜也只夾了幾筷子而已。“如果少點些,不光節約食物,也節約錢。”

  而在一些大飯店,吃不完的現象就更普遍了,尤其是婚宴,更是剩菜剩飯浪費重災區。不過,大家一般都會選擇打包回家。

  臨海國際大酒店餐飲部的服務員告訴記者,以前,都是酒店給他們提供打餐包,現在都是客人自備的,基本上將所剩飯菜“一掃而光”。

  但是,記者了解到,打包回家后的食物,大多數還是進了垃圾桶。

  路橋的羅小姐于今年10月6日舉辦了婚禮,請了20多桌賓客。婚宴結束后,幾乎每張桌子都有剩菜,“婚宴結束后,我和家里親人將剩余的飯菜打包,分給親戚們帶回家,而我爸媽吃了一個多星期,最后還是倒掉很多。”羅小姐苦惱地說,打包看起來好像挺節約的,其實,適量點菜才是節約好方法。

  【算一算】

  餐餐能光盤,一個月能省不少錢

  不論是家常便飯、工作餐,還是朋友聚會,現在的臺州人在會賺錢的同時,節約糧食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

  昨天,記者和幾位受訪者一起,把“光盤”省下的錢算了筆賬,發現雖然節省的數目不是很大,但是積少成多,還是挺可觀的。

  先是上文提到的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搭伙吃飯的3位女生,她們昨天午餐的花費是4個菜16元。如果3個人分開打菜的,每人至少打兩份菜,一般要五六元,且一葷一素或兩素居多,一般情況下都會剩下1/3的菜量。搭伙吃飯后,雖然節省下的錢只有兩三元,但女孩子們說,打的菜相對較好,而3個人吃4個菜,基本能光盤。

  臨海的楊女士前兩天和兩位好友到路橋馬鋪路一姜湯面館吃飯,之前她們都是每人分別點一碗姜湯面和一碗雞蛋酒,最后總剩下不少。這次3個人只點了兩碗姜湯面和兩碗雞蛋酒。

  楊女士說,一碗姜湯面要16元,一碗雞蛋酒要12元,剩下的這28元她們可以再買些飲料。而這樣點餐,吃完后剩下的也就是些湯水,“雖然沒有達到標準的‘光盤’,但也表明我們有一份珍惜糧食的心。”

  再就是三口之家的女主人小陳,她基本上每隔三四天去一趟菜場和超市。“年輕人一般不喜歡吃剩菜,我盡量每頓飯的菜量和飯都做到‘光盤’。”小陳算來,一次去菜場她要買上二三十元的蔬菜,再到超市購買肉類,“微評比較過,超市的肉類、骨頭等,比菜場要便宜好幾元。”

  對于每頓飯的菜量和飯量,小陳也是向婆婆請教了幾番,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操作,現在,對于分量她已拿捏準確:一條一斤多重的鮮帶魚,小陳會用刀切成幾段,分成兩袋冷藏;半株菜花,小陳也會分成兩頓來吃;做湯的時候,她一般六七塊排骨加山藥、玉米等蔬菜,會固定放兩小碗的水,這樣做好的湯剛好夠3個人喝;煮米飯時,她用一個200毫升的飲料罐作為量米筒,她和兒子兩個人是半罐多一點,3個人吃時就是一罐半的米……

  “一頓飯三菜一湯,每個菜的量就相對少點;兩菜一湯時菜量就多些,保證每頓吃飽吃完。”小陳開了個玩笑,如果頓頓都光盤,估計兩年就能省個Iphone 6了。

 

原標題: “光盤行動”漸入人心高校食堂收的泔水少了

標簽: 光盤 光盤行動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